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装腔指南 > 大银幕

大银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文学评论家

她的整个艺术生涯都致力于模糊边界。她自己就是个舞蹈家,是纽约著名的茱莉亚学院的科班出身,可在她编排的舞蹈中往往会混合传统与即兴表演。她本人的形象很中性化,面容线条清晰、粗犷,几乎有男子气概,而在她的几个作品中,她又会让男性舞者穿上女性的服装。她的艺术理念有些阴郁——对于某些人来说,简直阴郁得让人吃不消——往往强调冲突和寻找那注定无法找到的意义。她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穆勒咖啡馆》(直白地向她在索林根的童年致敬),它里面有很多的舞者闭着眼睛表演,撞翻不少桌椅。

<b>用法:</b>如果被人发现你正在读一本很严肃的小说,可以跟他解释,在文学趣味上,你正努力朝一个“利维斯门徒”靠拢。

皮娜·鲍什在德国小镇索林根长大,她的父母在那里经营着一家旅店。还是小女孩的时候——皮娜是菲丽皮娜的简称——她会看着男男女女在餐厅中相恋或分手,这也让她痴迷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狂热与温存可以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她一向抗拒把自己归类,创作集中于所谓的“Tanztheater”,也就是“舞蹈剧场”;就像这个名称所暗示的那样,这种形式介于舞蹈和戏剧之间。

在2001年的浪漫喜剧《BJ单身日记》中,女主角布丽吉特在一家出版社上班,她假装自己正和文学评论家F.R.利维斯打电话,结果被上司拆穿,告诉她利维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死了。为什么布丽吉特选了利维斯呢?大概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一个评论家。一般来说,评论书的人都不出名,而这位剑桥大学的文学教授是个例外。

在那部科幻悬疑片《黑客帝国》中,观众可以看到某个角色正在看一本名叫《拟像与仿真》的书,作者正是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电影中出现这本书是合适的,因为《黑客帝国》拷问现实的本质,而鲍德里亚的重要观点就是现实的图像已经比现实本身更“真实”了。比如说,我们在想到性爱的时候,脑海中充斥的是色情影视和图片,而非经历过的性爱本身。(读者可能想说:鲍德里亚,那是你自己吧,别扯上我!)或者,当我们思考爱,我们其实想到的也不是爱本身,而是像电影《泰坦尼克号》或《相见恨晚》呈现给我们的样子,甚至只是须后水、洗衣粉广告中描绘的爱。想到汽车,想到狗,想到盒装饼干,都是这样——实际上,这适用于一切事物。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听上去更厉害一些,作者将这样被接受的、很有影响力的图像称为“拟像”。

<b>用法:</b>每次你看到有人买奢侈品,都可以丢出鲍德里亚这个名字:“你是真的想要这件东西吗?还是,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你是想要它所代表的社会地位?”

鲍德里亚把自己的观点又往前推了一步,指出所有的东西都不仅仅是东西,它们都携带着一些想法和价值观。比如一部宝马车不仅仅是一辆汽车,它是你生活优渥的证据。可他又说海湾战争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电视上关于海湾战争的影像,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了。这样的评述的确不太得体。他的批评者说,如果你深究鲍德里亚的理论,会发现他只是在陈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甚至这些陈述还会夸大其词。就拿平常的一天来说,或许我们发的电子邮件的确比真正的对话要多,但这也不意味着互联网就比我们身处的世界要更真实。它只不过说明我们在使用科技而已。

哲学家

有些人还暗示,鲍德里亚可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从来就不很情愿别人把他和《黑客帝国》联系在一起,号称导演这部电影的兄弟俩其实误解了他的oeuvre<a id="jzyy_0_6" href="#jz_0_6"><sup>(1)</sup></a>。

<b>用法:</b>如果你在舞池中显得笨手笨脚,可以向你的舞伴提议:“我们蒙上双眼吧,假装是皮娜·鲍什那个‘穆勒咖啡馆’中的闭眼舞者。”

他扬名立万的办法之一就是在臧否文学时眼光极为严苛,以至于让读者慌张到以为他知道一些普通人无法知道的事情。在利维斯眼中,T.S.艾略特<sup>∗</sup>、W.B.叶芝和D.H.劳伦斯<sup>∗</sup>都是天才。而与之相对的,他在自己那本《伟大的传统》(1948)里故意忽略了查尔斯·狄更斯<sup>∗</sup>、托马斯·哈代和劳伦斯·斯特恩<sup>∗</sup>,不过他后来又在对狄更斯的判断上改了口。

编舞家

利维斯偶尔也会弄错的。他对一个叫罗纳德·波特拉尔的作家疯狂推崇——显然后世读者并不支持他的这个评判。而他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说服了懒惰的英国人对文学这件事更认真了一些。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认为他对诗歌的评论比对小说更出色;他坚持认为,一本书必须深入探究它所处时代的复杂道德问题,否则就不能算“好”书,而在评论小说的时候,他的这种倾向往往会过头。看他欣赏的那个作家名单,你会忍不住以为他更青睐那些名字里有两个首字母的人。顺便提一句,他自己名字的那两个首字母是弗兰克·雷蒙德(Frank Raymond)的缩写。

Pina Bausch,1940—2009

Jean Baudrillard,1929—2007

<b>F.R.利维斯</b>

<b>让·鲍德里亚</b>

F. R. Leavis,1895—1978

她的影响力就如同她编排的舞蹈一样,穿越了不少边界。她被很多人尊敬和模仿,比如像摇滚明星大卫·鲍伊和电影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后者将她的一些技法融入到了他2001年的电影《对她说》之中。而皮娜的野心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比如1975年改编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艺术企图。她在舞台上铺满了泥土,舞者在谢幕时精疲力竭,满身沾满了汗水和泥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