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家对于苏漾和顾熠这样的外来面孔十分好奇,一直在暗中观察和议论着他们。
校长的二儿媳手上拎着一个热水壶和两个土陶茶杯,把苏漾和顾熠带到二楼的一间房子里,推开有些破旧的木板门,热情地介绍:“你们今晚就在这里睡吧,我已经收拾得很干净了。”
苏漾跟着顾熠一路往村内走着,四处可以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
“你们?”苏漾听到这里,不由对这个字眼有些质疑。
……
顾熠表情淡淡,微微颔首。
顾熠眼中流露出一丝遗憾:“我只在五六岁的时候,跟着外公回过一次,之后外公去世,就再没有机会了。”
“嗯。”
“这里还挺远的,每年回来一次也不容易。”
顾熠和苏漾也很迅速就进入工作状态,开始测量和拍照。
“和孩子玩嗨了?”顾熠的语气带着几分揶揄,但是苏漾听来却总觉得有几分异样。
皎月村小学只有一栋砖木结构的教学楼,1983年重建的,当时靠的是发动村民集体修建,每一家安排出多少块木板,多少檀条和砖。砖还是村民自己烧出来的火砖。
鼻尖上还有他手指尖划过的温度,温热而干燥,勾得苏漾耳朵都有些红。
校长给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皎月村小学的情况。
……
苏漾一边听着讲述,手摸着路边古朴的石头,仔细一看,居然是一块石碑,上面隐约可见行行文字,记载着过去的村规民约。再一看最后的落款,竟然是光绪二十五年。果然如顾熠所说,是几百年的老村落。
晚饭过后,校长全家都留下收拾,由二儿媳带他们去休息。
顾熠对此倒是没什么不自在,一边走一边和苏漾介绍:“这里主要以纺衣族的人为主,他们擅长纺线裁衣,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纯手工手艺,还有一部分人是当年下乡留下的汉族人,大多是我外公那一支援建队的人。他们和纺衣族的女孩组建家庭,后来就民族化了。”说完,他回过头来,看了苏漾一眼:“我外婆是纺衣族的,我妈小学毕业后,因为外婆得了病,外公带着一家人搬回了N城。”
校长的二儿媳是个很嘹亮的女人,山村中勤劳泼辣的小嫂子,热情好客,把家里收得井井有条,有限的环境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苏漾从家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他们是如何认真地活着。
顾熠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话题才转回来:“你要说什么?”
在学校里见到了皎月村小学的校长,一个穿着常服的老者,头发花白,气质平和,仿佛是山修行多年的老僧,透着点点超然物外的高远之感。
苏漾的手还扯着顾熠的衣袖,再想想方才那个有些亲密的动作,看着旁边的校长,脸上带着几分淡淡的尴尬。
两人一路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皎月村小学,村中唯一的一所小学,只有一百多个学生,每年级一个班。
半晌,她小声说:“雨这么大,确实不好下山,要不,明天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