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愿为驸马效死!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