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治灾毕,元初中兴
——《后汉书.顾熙列传》
直至元初三年之时。
大汉竟真的从这连续数年的天灾之中走了出来!....
—————————
“永初五年,冀州蝗势渐弭。
太傅顾熙颁《除蝗令》于郡国,诏“凡有蝗处皆置捕蝗都尉,专司蝗事,岁遣循行“。
不仅仅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同样也是因为当初顾熙的话渐渐让他对邓绥有了改观。
“此事就全由太傅做主即可。”
邓绥直接点了点头。
就在年底,刘祜在邓绥与顾熙的陪同之下,祭祀历代先帝,同时宣布改元“元初”。
随后顾熙便再次开启了一系列恢复国力的手段。
乃解玉带为筹,发尚书台急符,天下郡守皆甲夜秉烛以待檄文。
熙躬巡州邑,茧足黧面,吏有怠者辄以节挝其冠。
至七年,蝗孽绝迹。
乃筑陂塘通沟洫,募流散,蠲赋税,设常平仓以恤鳏寡,凿漕渠利转输。
海内虚耗之弊,三载尽复。”
百姓们对于顾氏子弟治天下本就有着天然的期待,更何况还是顾熙?
大汉的人口优势在这种时候就全然体现了出来。
只要在没有特大灾害的情况下,大汉的国力会极速恢复。
并且顾熙修渠亦是采用了当初顾康的办法,于修水之时亦能多开垦出一些农田来。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大汉的恢复速度远超朝臣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