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繁花年代
第一桶金足足的。
老哥说哪有机会出问题。
当时的求职者也没有什么维权意识。
而且两块钱的东西,完全没人较真。
偶尔有几个转天回来问结果的,一句“等电话通知”就可以打发了。
那时候招聘市场供需两旺。
不买赶紧让开,后面大堆人急着买呢。
这时候基本都会掏钱出来,买完趴在桌角填写信息就行。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模式。
这位老哥回忆说,当时只收现金,一天下来的收入几乎没有低于五千元以下的,求职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四万元的纯收入。
而印刷简历的那些成本,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通常过几天这些人就都找到工作,去厂里报到了。
老哥说他们搞了两年多。
一直到后来,鹏城这边的人才市场开始正规起来后。
他们才收手。
但几个人两年下来,每个人都捞了一百多万。
老哥说,他当时那张破桌子前面永远围着一大堆人。
有人买简历,有人填简历,还有人在问工作细节。
他们的主要工作除了介绍这份虚拟的工作之外,就是收钱和扔简历
魏子俊听了当时简直叹为观止。
魏子俊还问老哥,问他们这么干难道就不怕出问题,没有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