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前世
“那不知姑娘是何意?”不识文不写文,那不就是目不识丁嘛,她何来这么大火气,莫非是为了面子她不喜欢别人这么说她?
“我只是说,我不认识你们这的字,我没说我不认识我们家乡的字啊!”对嘛,对嘛,她写21世纪的简体字,他不也不认识嘛,这么一想,萧媚儿的底气又足了起来。
“萧姑娘家乡的文字与我们的不同?”那既书写文字不同,也就是说他的猜测是对的,萧媚儿她并不是隋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见识一下她的书法,也好从字体来辨认她到底是来自何处,想到此李建成便顺水推舟的说:“那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一观萧姑娘墨宝?”
“这有何难,一会找到落脚处,我写给你看就是。”哼~小样,写给你,你认识吗?想到此萧媚儿更是得意洋洋的翘起了小辫子。
萧媚儿跟着李建成这一路走走停停,千年前的古城古都没游览到,倒是亲眼目睹了老百姓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的苦日子,以前萧媚儿对这个年代的理解只来源于书本中,只知隋汤帝虽急功近利,荒**无道,性格暴躁,但也是位给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一位皇帝,如他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直到21世纪仍在为人们造福,还有他建立的科举取士制度也是为千年后例带皇帝所取用。殊不知这贡献的背后,给这万千百姓们带来的却是迫害。把农家的青年壮丁们强行拉去从军,至使百姓家无劳力无法农作,这还不算,增加百姓赋税,大建奢靡宫殿,致使百姓们就算年年丰收却还仍是吃不饱穿不暧,收成稍见不好便要卖儿卖女来缴纳朝廷所征的赋税,真真的是应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啊,怪不得杨广虽丰功伟业确也落下了一世的骂名,也难怪隋朝会落败在他的手里。
杨广败就败在了不知百姓所想,不顾百姓所思,一味的用强硬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与报复,但百姓们看的并不是他们的国家地图有多大,他们的愿望很小很简单只希望能吃的饱穿的暖,年少时能得合美家庭,中年时膝下能有一男半女,老年时能承欢膝下,这便是他们毕业最美好的愿望了,谁能让他们过上这种平安和美的生活,他们便尊谁为千古明君,若不顾百姓死活一唯扩大国家版图,弄得民不聊生,逼的百姓活不下去自是要反,这也就不怪乎隋朝末年时期为什么这么多农民起义军了。
这个道理萧媚儿不是今天才懂,可懂,与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后在懂,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萧媚儿看着这落败的小村和满街落魄的小乞儿不禁感叹道:“虽说国强方能家安,有国才能有家,可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家安方国安,家乱方国散,这句话也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李建成看着能一语道破天下事的萧媚儿,他的眼神中除了欣赏还不禁觉得好生的好奇,还记得上次在医馆时,她明明说过不会写字的,可若不识字这一语坐观天下的气魄是从何而来,便甚感奇怪的问道:“上次听萧姑娘提起,并未上过学堂,(意思就是讲她不识字)不知萧姑娘这诗词与医理是何人所授?”
李建成不提还好,一提萧媚儿可想起那天李建成把她当白痴看的眼神了,不由的气不打一处来,在马背上挣扎了两下示意她要下马,李建成接到“指使”看了下周围这小村庄,虽是破烂不堪但眼下天色已暗,看来今晚也只能在这里找个小店宿下了,便跳下了马扶着萧媚儿的胳膊把她抱了下来。
这一下马萧媚儿可不用在忍了,双手掐腰一双大眼睛怒气冲冲的瞪着李建成俨然一副泼妇状,没好气的吼道:“谁告诉你我不识字了?”
她这没来由的怒气倒让李建成觉得莫名其妙了,忙解释道:“上次医馆…”
“我只是说我不会写字,我又没说我不识字?”萧媚儿没等李建成的话辩解完,便抢过话题,继续为自己漂白。(颜儿:‘捂着嘴偷笑’亲,难道这隋朝的文字你看得懂,某主角:…)
李建成听她这么一辩解,便恍然大悟般陪着笑说道:“原来姑娘是只识文,却不会写文”
听李建成这么一问,萧媚儿顿时没了气势,小小声的说道:“我也不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