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16章 哥廷根数学马拉松(5k)

第116章 哥廷根数学马拉松(5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比比赛胜负本身更有意义不是吗?”

来自普林斯顿的安德烈·威尔,来自剑桥的哈罗德·达文波特,来自巴黎高师的让·皮埃尔等等,一众数学大师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么牛的比赛为什么要在哥廷根办?

能够让大学生和博士生有可能在6天内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意义,大家都能拿奖牌。

太难也没意义,都做不出来。

需要足够合适。

这非常难,非常考验出题者的功力。

“是啊,要想找到和孪生素数猜想差不多级别的问题,还只有六天时间,还要有足够多数学家愿意来见证,你还要真的能够解决,这太难了。”

数学家们的状态和林燃一样亢奋。

多伊林提议道:“现在有针对中学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弄一个针对大学生和博士的奥林匹克竞赛?

就用哥廷根数学马拉松的模式。

同样的题目,大家用六天时间解决它。

西格尔笑道:“这不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吗?

你们想,数学重传承最大的原因不就是有传承的数学家,能够从前辈那获得足够合适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吗?

但对于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只能靠公开的论文来找一些问题来做,因为他们的导师手里未必有足够多的积累。

而我们如果有哥廷根数学马拉松这样的方式,相当于由成熟的数学家,为年轻学生们提供一个合适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

每一年的题目,都会是新人数学家最好的练手之作。

解决出来的共同获得奖牌。”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就是IMO,1959年,第1届IMO于罗马尼亚举行,参赛国包括7个东欧国家。自此以来,除了1980年之外,IMO从未中断。

皮埃尔听说后,点头道:“好主意,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到合适的问题喂给学生。”

没错,在场大佬们认为举办这样竞赛最大的难题不是找人来参赛,更不是场地、经费之类的,这些靠哥廷根就能解决。

最难的是问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