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来,喊教父!
王曦继点了点头:“我认为这是解决多引擎火箭发射唯一的方案。
结合苏俄的制造能力,比如精确的阀门加工和压力测试,完全可行。
30这个数字一出,钱院长内心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不出问题才怪呢。
王曦继也同样如此,他深吸一口气,递上一张精心绘制的图纸:
“我的建议是让每台发动机的推力可调。
如果一台发动机失灵或效率下降,其他发动机能动态补偿,保持整体稳定。”
波克罗夫斯基皱眉,语气怀疑:“可调推力?这听起来不错,但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怎么实现?”
“王同志,我们此行是为了N1火箭。
科罗廖夫不在了,我们需要新的方向。
你的背景让我们感兴趣,好吧实际上我们并不认为你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但钱强烈推荐了你。
与其说我们相信你,不如说是我们相信钱。
所以说说你的想法。”
王曦继指着图纸上的设计:“这是我的设计:优化燃气发生器循环,加装节流阀控制燃料流量。
通过调节燃烧速率,让推力可在80%到110%间调整。
这不需要颠覆现有设计,我想应该只需要在现有发动机上做增量改进。
不过具体的改进方式,还需要让我深入了解你们的火箭发动机才能继续完善。”
格卢什科眯起眼睛,仔细端详图纸,语气从质疑转为好奇:“节流阀,我们在小型发动机上试过类似方法,但NK-15的规模不同,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工艺能支持吗?”
王曦继相当淡定,激动的情绪早就随着这段时间的研究平静了下来,他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想法。
自己付出了努力,至于是否能通过这次面试,那就要全靠天意了。
“这是我的荣幸,N2的设计方案导致第一级有太多发动机,具体台数我不清楚,但我推测肯定超过了10台。
它推力惊人,但复杂性带来了隐患。我认为关键在于控制。”
格卢什科身体前倾,眼神中充满审视:“控制?我们用了30台发动机来保证推力冗余,但振动和同步问题确实头疼,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