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7.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8.见《三国志・简雍传》。

19.见《三国志・黄权传》。

7.见《三国志・邓芝传》。

8.以上见《三国志・吴主传》。

9.见《三国志・邓芝传》。

10.见《三国志・吴主传》。

11.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36.范文澜先生即指出:“士族障碍着曹操代汉做皇帝,与其说是为了拥汉,毋宁说是向曹操交换做官特权。”见范文澜《中国通史》。

37.《三国志・先主传》曾高度评价刘备入蜀以后的人事安排:董和、黄权、李严是刘璋的旧部,吴壹、费观是刘璋的姻亲,彭曾受刘璋的排斥,刘巴则为自己所忌恨,却“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结果是“有志之士,无不竞功”。《三国志・张裔传》则称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38.见《三国志》之《周群传》、《彭传》、《廖立传》、《来敏传》。

第六章

1.三种形象的说法是朱维铮先生提出的。

12.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13.以下涉及刘备事,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14.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15.见《三国志》之《鲁肃传》、《吕蒙传》。

16.据说当时曹丕眺望长江说:“彼有人焉,未可图也。”见《三国志・吴主传》。

2.三种意见的说法是钱穆先生提出的。

3.见《三国志・关羽传》。

4.请参看胡适《〈三国志演义〉序》。

5.请参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6.见《三国志・陆逊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