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质疑学政
这句话,遵循强调了人的自然禀赋,以及如何根据本性,来追求正确的道德之路……
他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篇,都是后世对这句话的标准解释。
邬思远再回到书院,颇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感。
他接受了前同僚们的敬意,然后怨毒地看了人群中的林舒一眼。
跟这小子梁子是结下了。
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考试开始,林舒拿到考题,发现是一句话的解释。
当初徐建南跟邬思远相交莫逆。
徐建南跟六王子有来往。
当今礼部尚书云千重,又是六王子的亲舅舅。
想到这一层,林舒不由打了个寒颤。
怎么看,这次对邬思远的提拔,都好像是针对他来的。
“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
这是这个世界所流传《中庸》里面的一句话。
林舒记得,这中间好像丢了一句:“率性之谓道”,所以读起来便不连贯。
他只能按照固有的理解答题:上天所赋予人的气质,叫做本性。
按照本性去办一些事情,就叫做道。
现在也别无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很快考试的时辰便到了。
邬思远的马车到来,西山书院所有师生,全都出来迎接。
之前邬思远还只是书院的山长,可现在一跃成为主管当地教化的学政,手中控制着让谁通过院试的大权。
所有通过院试的秀才,都可以称呼邬思远一声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