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却道有兽从何来
清冥子点头道:“那你还记得几成?”
童鼎听得,道:“现在也有那太极拳流于世中,却只是那等花拳绣腿。难道那不是真的太极?”
清冥子道:“真正的功夫又怎会流传于俗世之中呢!我这太极是经我修改后的,也可以说是童氏太极了。听好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相生则天道含其中也。分阴分阳,阴阳相合,两仪立焉。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天之母者太易,内藏阴阳二炁,日月也。日月未分,圣化生神,故有圣名,圣名太一之首。有言东皇。是为行天道大教化。日月又分为阴阳,阴阳分其五太,五太者五帝,五帝又分八卦,八卦朝於中圣,化为九宫,乃是太一之神宫。立其五斗,内有中斗,日月星倚北斗,受机斡运阴阳。阴为机者死,阳为机者生,阴阳合机为之道,太一将生杀之机周游八卦,移星易宿,返阴为阳乃长生,返阳为阴杀者死也。天之四时,造化八卦循环。太一镇在九宫,出入有时,召太阳君回入阳殿,四时移换,八卦朝元,万神都聚,杀阴返阳,排列星辰,是为太极之要义也。”
童鼎古文功底甚好,也是听得**分明白,道:“那此太极非彼太极,是无极。无极更胜于有极。”
清冥子纵是道心深厚,听得童鼎之言,也还是不由得大喜。道:“孺子可教也!你能体会得这些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童鼎这时倒不好意思起来。
第四回 却道有兽从何来()
话却说童鼎回到家中,一时还难以置信今日所发生的事。但自己偏偏又于丹田之中有了气感,不由得其不信了。原来世间如此广大,人类当真是井底之蛙呵!
晚上匆匆吃了饭,来到卧室中,盘腿坐好。暗暗冥想丹田,不一会儿,隐隐丹田发热。一股暖流缓缓在那小小的丹田里转动。稍一引导,这股真气便朝了经脉运行。默想清冥子传的运行路线,这真气便当真依他所想地运行。一个小时后,运行了一个大周天。童鼎收功,隐隐觉得这丹田中的真气壮大了那么几分。
若是武林中人知道童鼎在一天之内不仅生出了气感,还通了十二经脉,怕是一个个都会吓晕过去。平常武林中人,纵是资质再好,也得那么一个月才得有气感,但周身经脉不通,须得一一自己去打通经脉。怕是没个半年难以通身上十二经脉的。所以武林中人练功打通奇经中的任督二脉就是极大乘了,若是八脉齐通,那就是进入了所谓的先天之境。武林中这样的人一个手就数得过来,而且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行。但在这道家修真中,这入了先天之境,只不过是刚到那引气初期罢了,还是什么也算不上的,也就是说入了“道”的大门。
虽说童鼎得了清冥子之助,但自己资质不够也是枉然,所以其实童鼎还是有那骄傲的资本。这也是境界的不同啊!
清冥子道:“练功时总记住: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不搬运,不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这样,想来要达到那引气入体之境不用四年。”
童鼎若有所悟,道:“记下了。”
当下清冥子便演太极。只见太极中的单鞭、云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等等招式一个接着一个的使出来,犹如行云流水,黄影飘飘,不温不火,潇洒无比。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太极圆圈发出。童鼎看得如痴如醉,身形不由得一起运动起来。
清冥子虽越演越慢,有如提有千斤巨石。但童鼎却总是感觉自己跟不上清冥子的速度。
清冥子一共练了三趟。童鼎气定神清,道:“前辈,我好像是有一点明白了。”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第二天一早,童鼎又来到了谷中,这时正是清冥子收功的时候。
清冥子见童鼎双目神蕴非常,笑道:“有进步!”
童鼎也笑道:“这是前辈教得好!”
清冥子抚须而笑。道:“今日来此,可没有什么法诀可教了,只有待你尽快到引气入体方可再传法诀。但我这有一套拳法,端是神妙,乃当年的张三丰所创,在这传与你。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在那武当山悟得阴阳太极之天道,创立武当教派,他也是我们中华由武入道的第一人。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我教你的就是他最得意之作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