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
他搞不清自己为何一见到平南王府便将它与平西王府比较。
之后,汪士荣心中有些激动起来。他想:这是自己劝说的第一站,只能成不能败!否则,自己下一步是寸步难行!
吴三桂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倚重汪士荣。不过,他还是决定要进一步试探汪士荣。吴三桂对汪士荣说:“即便如先生所说,尚耿二人不会与本王分庭抗礼,但先生又何以见得他二人会肯臣服于本王而反大清呢?”
汪士荣说:“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精忠之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之明将。当时之所以降清,非出自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势!如今,平西王若揭竿而起,树起反清复明之大旗,尚耿二人岂有不从的?”
吴三桂问:“先生何必说得这样决断?”
汪士荣说:“并非汪某说话决断,而是事实便是如此!试想想,尚耿二人与你我同为汉人子孙,岂肯将自己之天下让于人?除非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祖宗!”
吴三桂见汪士荣说得如此慷慨激昂,心里也不禁为之感怀!
汪士荣只是凝视着吴三桂,笑着。
吴三桂仿佛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整身肃目,与汪士荣对视。
汪士荣问:“难道汪某说得不对吗?”
吴三桂说:“先生之言固然有理,只是本王心中对此事并无把握。”
汪士荣笑道:“平西王已心有经纬,何必要说并无把握?”
吴三桂问:“如何才能使尚耿二人与本王同心?”
汪士荣说:“汪某愿学昔年苏秦,游说天下!”
吴三桂大声说好!
二、汪士荣劝说尚可喜无功
汪士荣看到平南王府的第一个感觉是:平南王府虽然比不上平西王府的气派与高贵,却也显得威武与庄严。
吴三桂大惊,急忙问:“先生何出此言?”
汪士荣说:“据汪某所知,王辅臣初为盗,后谋反,降于英亲王阿济格。寻以侍卫跟从洪承畴南征,由于洪承畴提携,才拜官为总兵。后来又跟从平西王进入缅甸破永历帝,才提升为提督的。由此看来,平西王于王辅臣有提携之恩,他岂能不跟平西王?再说,王辅臣出于强盗,岂能久居满人之下?”
吴三桂听到这里,更加觉得汪士荣深不可测。自己与王辅臣有着深交,但一直在暗处进行,其意便是以防外泄!谁知汪士荣能一语道破!吴三桂觉得此点不能再与汪士荣深论,便说:“即便如先生言,尚、耿二人,与本王同为藩王,岂会听命于我?”
汪士荣摇摇头说:“平西王此言甚妙!俗话说:鸡从凤飞!尚、耿二人各有兵力十五佐领及绿旗兵各六七千。而平西王拥有五十三佐领和绿旗兵一万二千,已是尚耿二人的总和。再加之平西王招抚所得的万余兵力,尚耿二人岂能与平西王抗衡?”
吴三桂听到这里,越发惊奇!原来汪士荣并非轻浮之辈,而是作了一番考察的。他连本王之军营中的力量也知了个大概,可见其用功之深。因为自己招抚过来的降将,自己一直对外有所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