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
开门红7
太子心中急迫,早已经忘记了此处是朝堂不可与颜朔做意气之争,他有些气急败坏的接口,“三弟,你能不能不要太天真,现在是五国联盟成军来欺我燕国,即便这个沈三桥再手眼通天,他真的能把那些粮食都筹备到吗?好,就算他可以,从五国运过来又是一道难题吧,即使能运过来,最少也得一个月才能送到边境的军中吧,你难道不知,现在边境已经缺粮缺到了有上顿没下顿的地步吗?”
这件事是绝密,只有皇帝和太子知道,并未向众臣宣布,颜融原本不只,现在太子当众一说,他也就知道了,不仅如此,身后的朝臣也倒抽一口凉气,他们都知道事情危急,但是的确没几个人有那个敏锐的眼光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事情的真相。
皇帝现在的心情用愤怒来形容已经不贴切了,如果他手中有一柄利剑,定会毫不犹豫的朝太子撇过去,插死这口没遮拦的笨蛋算了,他还嫌京中不够乱,非得金銮殿也跟着闹起人心惶惶才满意吗?
开门红6
沈三桥!??那是谁??皇帝的头顶冒出一个好大的问号。
沈三桥!??那是谁??皇帝的头顶冒出一个好大的问号。
他久居宫中,民间的消息却不是那么灵通,可是立于金銮殿中的朝臣可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沈三桥,那个祖上三代行走八国,由一个挑着小担子的卖货郎发迹到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商户吗?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虽然不在官场,却是手眼通天;身居燕国,可是他的生意却是遍布六国,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知道他有什么办法,连最排斥外族的五蠹部落都有他的商铺,把各国的特产千里迢迢的运来运去,从中赚取巨大的差价,迅速累积起海量的财富。
愣的望着他,头脑中一片空白。
身后的群臣窃窃私语,嗡嗡嗡低声交换着意见,皇帝在上边什么也听不清楚,只看见了一群不漏声色的交头接耳成一堆攀谈的大臣们。
“都给朕闭嘴!!!”这是皇帝近些年来第二次在金銮殿上高声怒喝,第一次就在刚才用在了太子身上。他一辈子都研习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御臣之术,板着脸让朝臣分看不出他的心思,却没想到今日连续破例两次,刚一吼完就后悔了,暗叹今日脾气实在暴躁,居然把一贯的原则抛诸脑后。
颜朔听话的低下头不吭声,仿佛被吓到的模样。
皇帝立即换上和蔼的表情,尽量抑制住激动,用温和的声音道,“三皇儿,父皇刚才听你说,你有筹粮之策禀报吗?”
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好接近的,笑脸迎人,却绝不与任何人深交,做事走一步想十步,步步小心。官场上的人,自是结交的,每年的孝敬不少,该花的银子一分都不会省,可是若真的想与这位沈三桥再做进一步的接触,却是难上加难。他的产业遍布六国,行踪不定,就光是逮到他的人影,已经算是了不得,更别说是说服他出手相帮了。
商人重利,沈三桥那可是商人中的大商人,没有利益驱使,他怎么会出手帮忙?
这个三皇子颜朔,究竟是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能说服这个人出手相助。
“父皇,这个沈三桥儿臣也去找过,他向朝廷捐献了大批的粮食,数量着实不少,儿臣更亲眼去他家的粮库参观,他确实是把储藏应急的粮食都拿出来以救国难,这样一个爱国的好商人,三弟也不知道是使了什么手段,又逼人家站出来,即便再殷实的大富之家,也拿不出可以供应三十万军士所需的军粮吧?”太子自认为是抓到了颜朔的把柄,不等他出口,立即将前情陈述清楚,就知道他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这个沈三桥他岂会想不到,早就去过了。没想到颜朔又想把他推出来大做文章。
“父皇,沈三桥自是拿不出供应三十万大军的存粮,可是,这个人可是可以在六国中畅行的红顶商人,他已经答应儿臣,冒大险在六国大量收购粮食,并可先行垫资,等朝廷过了危难当口,再慢慢的还他这笔银钱。”得意的瞟了一眼太子,颜朔缓缓道,“他还说,如果国家因为战乱而筹不出这笔银子,此事也可暂且搁下,沈家还有口饭吃,不着急把冷冰冰的银块搬回去买米下锅呢。”
“是的,父皇。”
有了太子的前车之鉴,皇帝倒是没忙着先夸奖,他怕一会又从另一个儿子口中听到贻笑大方的主意下不来台,“说与朕听,也让众臣参谋一二,如果真能解决了大军缺粮的问题,给你记下首功。”
“启禀父皇,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福气,功劳什么的孩儿真的不是很介意。”几记不漏痕迹的表功之词奉上,颜朔一边偷瞄皇帝的表情揣摩圣意,一边缓缓道,“儿臣知道现在朝政最当务之急的就是解决军粮和京城储粮不足的问题,所以,连夜去找了儿臣在民间的一位朋友,他是个慷慨仗义之人,又有爱国尽忠之心,一听说缺粮,立即哈哈大笑,和儿臣说,别的事儿他可能还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是粮,只要有银子,无论多少,他都有把握弄到。”
皇帝揪着他那几根稀疏的胡须,一不小心,把最长的一根给拔掉了,心疼的他龇牙咧嘴,不过,颜朔所言倒是唤起了他的希望,话刚一停下,皇帝便连忙追问,“这个人是谁,三皇儿说出他的名字。”
抬头,与皇帝对视,颜朔自信满满,“沈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