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狼毒花 > 第一节

第一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父亲定定神,看清了。这汉子结实精壮,浑身透出英武之气,却又歪戴了军帽、大敞开衣襟,上身军衣不整,下身偏又穿了老百姓那种宽大的抿档裤;没绑裹腿,只将裤角在脚腕处系住。他腰里围着一条青缎子腰带,足有七寸宽,像练武的人那样深深煞进腰里去,格外显出他铁扇似的胸脯、三角形的背脊和宽直潇洒的肩膀。

他脚步踉跄却透出劲力,像打醉拳;手舞足蹈,身休旋转,面孔时时朝西南墙角定向。于是,父亲看到挤挨在西南一隅那群人:蓬头垢面,绳捆索绑,或坐或倒,紧紧缩成一团。他们睁大恐惧的眼睛望住汉子挥舞的驳壳枪,有人索性闭上眼睛等候命运的安排。于是,父亲终于听清汉子的嚷叫:

父亲住了马,擦把汗,目光匆匆扫过街面和屋顶。

不见人,不见牲畜。只有村西南浮升着一缕青烟。

父亲向西南方向赶去,身后只跟了一名警卫员陈发海。其余三名留在家里搞坚壁清野。

他想立刻见到专员张林池,宣布地委决议。边区通知:这次反扫荡将是空前残酷激烈,所存干部群众都要彻底疏散。于是,张林池便遇到一个难题:关押在政府的37名罪犯怎么办?

这37名罪犯,有惯匪惯偷,还有杀人重囚。派部队看押这批罪犯同日本鬼子打游击是不可想象的。多数人主张立即枪毙。专员张林池不同意。这位出身于民族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干部,在那个时代便格外尊重法治。他说罪犯绝大多数罪不致死,个别两名该杀的重囚也还没有结案,不能执行。当他庄严地讲述法律至高无上的意义时,不少工农干部以为是海外奇谈,骂他书呆子。张林池却进一步做出惊人决定:立即释放所有罪犯!

“那时我们都年轻。”40年后父亲用淡淡的声音对我说。“血性、锐气、冲动”

王平在这群青年干部的心目中,不但是政委,还是老大哥。七七事变,他从延安来晋察冀开辟根据地,囊中空空,便给毛泽东打电话要钱。毛泽东在电话里说:“我也没得钱哟。你找有钱的人去要嘛。”王平问:“主席,哪个有钱啊?”毛泽东说:“你想想么。想不出来就睡觉,睡觉起来再想;想不出来再睡,睡起来就再想。”王平照毛泽东的办法去想,一觉醒来果然想通:陕北有不少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田子里不乏有钱人。国共合作了,这些土围子仍然警惕八路军不许靠近。王平带几个人对着敌人的枪口往上靠,不听吆喝恫吓,迫近围子边,直到围子里开枪,子弹擦了头皮,才抓住理去找国民党县长:“你们开枪破坏统一战线!”县长把联保主任叫来,我们的人抓住他抽两个耳光“破坏统一战线,破坏抗战,该枪毙!”联保主任喊饶命,王平不慌不忙说:“为了国共团结抗日,我们不毙你。但要罚款。

五千块大洋,两百担粮!”联保主任磕头不迭:“认罚认罚,我认罚。”王平再给毛泽东打电话,毛泽东笑着说:“这就对了。但是钱不能都拿走,给我们延安留一半。”

王平足智多谋,又能平易近人,干部们心服口服。难怪三分区是“政委王平说了算”难怪黄永胜心里要憋气,时不时闹点小别扭。

... -->>

干部们轰然大哗;这些罪犯不打仗时尚且破坏边区的建设与治安,何况是在战乱中?说好了会四处逃散,说不好了,还可能投降日本人为虎作伥哩!

事情闹到地委,地委研究决定;照张林池的意见办。

我的父亲已经嗅到烟气,那一围院墙便横在面前,七八棵指头粗细的小杨树成排高出墙头。院里有奇怪的叫嚷声,声音很大却又含糊不清。父亲绕向南边院门。

这是河北农村常见的那种带门楼的院门。大门紧闭,门前无人。父亲下马从门缝窥望,见到人影晃动,是穿了八路军的黄军衣,便推门走进去。

他立刻怔怔地立住了:迎面一条大汉脚步踉跄,双手舞着驳壳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怕心气过盛的司令员再同政委闹起来,父亲忙感谢黄永胜的好意,同意接受他的一名武艺高强的警卫员。

可是,在齐家左发生一件意外事,以后的故事便整个换了样子。

经唐河十八渡,父亲赶到齐家左。

夕阳顺着鳞状的云排悄悄滑落。村落神情冷冷,人迹缈缈。炮声从遥远的东方隐隐传来。这种大战前的沉寂使人激动、热血沸涌,又常常伴有一丝丝孤独忧伤袭上心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