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有疑难可问谁
奇怪的是,罗荣桓与林彪早在井冈山便熟识并长期共事,到解放战争更是与林彪配合,在东北打得石破天惊,消灭国民党百万精锐部队。然后挥师入关,直扫荡海南岛。这样长时间的共同奋斗,两个人却始终保持同志关系,未能建起私人友情。罗荣桓与贺龙相识虽晚,接触虽短,却迅速建立起深厚的私人情谊,两个人“称兄道弟”比亲兄弟还亲;他们的夫人薛明和林月琴也是情如姐妹,常常形影不分;两家的工作人员也编在一个党支部,亲热如一家人。
秘书报告,罗帅来电话。
“催阵”贺龙上前接电话,他是和罗荣桓约好了一起下部队“罗帅,是我。”
“龙头大哥,”罗帅私下里总是这样称呼贺龙“走得走不得?”
“走得。”
“我过你门口?”
当时,一位高干子弟好事,编过一段顺口溜,笔者还记得两句:国防部长不出房,治国安邦守四方。
但也有歌德者,誉写“林彪运筹帷幄”
贺龙决胜千里
一九六一年二月四日。
在广州越冬的林彪正在“老虎口”念念有词,没完没了地求索、等待“电石火花”的闪现时,贺龙也在北京东交民巷八号匆匆收拾出门的行装。
“我现在就出去。”
贺龙最后一件事是向孩子们告别。这位元帅人情味浓,见了孩子嘴巴和眼睛都笑成月牙形。他自己有四个孩子,又养了十几个烈士子弟和战友的子女,组成了有名的大家庭。
沿走廊出去,贺龙靠着一侧走,时不时还习惯地拿手敲两下墙。这个习惯几十年,至今改不在家也改不这习惯是过去经历了严酷斗争的证明,本是防夹壁墙,防有伏兵,久而久之就成了改不掉的习惯。
到了院门口,罗帅的车已到。贺龙让忠心耿耿的警卫参谋王金水上他的那辆专车,自己不坐自己车,钻进了罗帅的车,为的好聊天。
贺龙与罗荣桓是在红军大三主力会师后,才相见认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又不在一个战略区,只是中央开会时才见见面。一九五四年底,贺龙调北京,与罗荣桓同住东交民巷八号,接触才渐渐多起来。
“别忘了压箱底的家伙。”贺龙无须件件动手,他一边整理衣领,扣好风衣扣,一边嘱咐妻子薛明。他说的是手电筒和手枪,这两样东西睡觉也要放枕头下。虽然和平时期,但身为元帅不敢改变生活习惯。战争年代他就离不开这两样东西。
他站到穿衣镜前,胡子、头发、衣袋逐一检查,满意地点点头。这位元帅讲究清洁和风度,比如看戏,他要先看“三白”一一袖口白、衣领白、鞋袜白;有了“三白”才继续看扮相和唱腔,否则看不完。
“出道”前,他喜欢穿蓝底云字花的衣服;北伐时,喜欢一身戎装挺挺抖抖;红军时期,自己的衣服自己设计,贴兜下还要设计出个斜插兜,揣点东西不显山不显水地无损体态;解放后更有条件讲究白天穿灰呢料衣服,夜里穿黑色礼服,庆典穿元帅礼服,钓鱼穿卡其布衣服戴巴拿马礼帽,郊游穿米色裤子配鹿皮夹克和网球鞋
他本来生得威武,再加穿得精神,人群里一站,仪表过人,被将帅们称为“国家的脸面”、“中国军人代表”难怪聂帅、罗帅、叶帅都喜欢“步其后尘”作一样的打扮。
他给荣高棠打一个电话。主要精力放到了军事上,体育也不能松。他是国家体委主任。当年南征北战也不丢体育,都知道“贺龙三件宝:球队、报社、文工团”打仗“横扫一大片”打球也“横扫”他说荣高棠是他在体委的第一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