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专列进行曲
车到天津,果然上了狗不理包子。毛泽东问张管理员:“交钱了没有?”
“交了。”张管理员出示发票请毛泽东过目。
“那好,大家统统去餐车。”
“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更有名。狗不理怎么叫了狗不理?
“发明这种包子的老板一定很精呗,谁不吃他的包子他就骂了谁呀。”我猜测着说。
“那么我们还是不要找挨骂。”毛泽东呵呵笑着,目光扫过卫士们“今天小姚请客,大家吃狗不理包子!”
卫士们哄起来:“好啊,小姚请客?”
“愿意不愿意请呀?”毛泽东笑着问我。
“好。”我用力点点头,眼睛有点湿润。
“在外面搞什么工作了?”
“在防疫站上班,职工们有些小病小灾的都是我们治疗。
“好,那好。多接触接触工人同志好。”毛泽东频频点头,指指我和李凤荣:“为了欢迎你,晚饭请你们两位到我这里一块吃。
晚饭仍然是掺了芋头的红糙米。两盘炒菜,两个小碟:红辣椒和酱豆腐。但是,我吃得非常香。毛泽东也吃得很香,可以用“风卷残云”来形容,我还没吃完半碗饭他已经把碗里的米粒一个不剩地拨拉干净。
“请就请。我也笑。”
“我们人可不少啊。”毛泽东用手一划,意思包括了所有车上人。“谁叫你是天津人呢。你的工资是多少啊?”
“工资不多么,请一次客还是够的。”我说。
“好,今天小姚请客。”毛泽东认真地说。我便也认真了,红着脸就要掏钱。可是毛泽东拦住了,对张管理员说:“钱么,还是我来掏。这叫吃大户。”
我仍然虚张声势要掏钱,但心里有数,主席是决不会让我掏腰包的。
熟悉的工作,熟悉的乘客,熟悉的旅途生活。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情绪很高。毛泽东工作之余,又让我唱了一次那支河北小调。因为沿途毛泽东有观察的习惯,睡觉时专列又要停驶,直到第三天才接近天津。
我无须人招呼,已经能主动独立地帮毛泽东调整房间温度。搞点小服务什么的。毛泽东从书桌后坐直身,望住我问:“快到你家了吧?”
我朝窗外望望,说:“再过半小时就能到天津。
毛泽东兴致勃勃立起身,活动一下两臂和腰肢,踱入客厅。一边问:“你是天津人。天津有什么特产?”
“大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