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主席约见
段苏权将“敌人”散开,说:“敌人占了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拿吉、沙拉湾”其中一粒糖孤立拿出,在桌上轻敲两下:“这是敌人在获孟的一个连队。”段苏权从“我方”的糖堆里抓出五粒。
对那一粒敌人摆成包围的态势:”我方只要不散开,就能拿出几倍于敌的力量”“唔——!明白了,明白了!”不等段苏权讲完,凯山总书记就高兴地叫起来:“你的意思就是说:总体上敌强我弱,具体战役战斗中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对吧?”
段苏权从凯山的眼神里看出,他讲的这些对方还不能一下子全部理解消化。便伸出面手,张开十指。进一步比喻道:“你看这十根手指,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负过伤;伤可以养好,所以我现在仍然有一双有力的手。但是,如果我被切掉了一根手指,结果又会怎样呢?那根指头就永远长不上了。这只手就不可能恢复原来那么有力。所以毛主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凯山丰威汉会心地笑,频频点头,用左手的食指按住右手的大拇指,风趣地说:“是的,要是把一个大拇指断掉了,那我就成一级残废了。今天我收获很大,让我回去想想,明天再来。”
第二天晚上,凯山总书记又准时来到段苏权将军驻地。
他把挎包拿下来放在桌子上,一边取笔记本一边说:“段同志,您昨天讲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回去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断其一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怎样才能集中优势兵力呢?”
段苏权早有准备地打开毛泽东选集:“今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毛泽东同志在1946年写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篇文章吧。”
而凯山的回答也不是歼灭,只是”打垮”
因为对方是兄弟党的总书记,段苏权的谈话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他绕个弯子说:“总书记同志,我今天就打歼灭战的问题,想谈谈个人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点体会,供您参考。好吗?”
“好好,好好。”凯山总书记一连说了四个好。他虽然是一个党的总书记,但谦虚好学。他正年轻,30多岁,面对一位作战生涯要比自己多十余年的中国将军,常常能虚心下问,他打开笔记本,认真地望住段苏权。
段苏权在凯山对面坐下,用食指轻轻敲击桌面,一字一板他说:“歼灭战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就是对于所打击的敌军,从长官到伙夫,或是击毙,或是生俘,不能让其漏网!比如今天凌晨你们打炮,进攻敌人据点,出动多少部队?”
“一个连。”
尔后,段苏权联系他到桑怒、川扩——查尔平原地区了解到的战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毛泽东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凯山总书记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重点之处还划一些红杠杠。蓝圈圈。他又不时瞩咐那位精心挑选来的懂汉语的华侨秘书要详细记录,准备印成老文,发给中央委员们。
段苏权合上“毛驯,表示讲话告一段落。凯山舒口气,谦虚地问:“老师,现在可以提问了吧?”
“同志,同志,”段苏权笑着连连摇手“我们是同志式的互相讨论学习。”
凯山总书记笑着点点头。然后十分认真地问:“段同志讲到要集中6倍。或5倍、或4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3倍于敌的兵力。最多时,你们几个兵团打敌一个兵团。但我们一共才3万多人,还要坚守各个战区的阵地。怎么才能集中优势兵力?”
段苏权没有马上回答。他随手把一盘招待客人的水果糖倒在桌子上。分成两堆。一堆多,一堆少,然后指着多的那堆说:“这是敌人。这堆少的是我方。”
“这就不叫集中优势兵力。敌我兵力对比是一比一,这样打不成歼灭战。另外.炮击断断续续,零零散散打了3个小时,只能把敌人轰跑。如果集中所有炮火在短时间里密集猛烈地轰击,那么敌人就跑不及。就可以消灭大量的有生力量!”段苏权将双手作一合击状。
坐在旁边的孙丕荣补充说:“前不久。613营一个连进攻加套以北的无名高地,先以82迫击炮单炮射击了一个上午,然后才发起冲峰,其实敌人早就跑光了。像这样的战法,最多能叫个击溃战,不能叫歼灭战。”
凯山总书记的秘书是一名华侨,显然不像中国这些老军人有丰富的战争经历和军事知识,他用不太熟练的广东话问:“把敌人打垮了不就等于是消灭了吗?”
孙丕荣摇摇头,略一思索,说:“击溃战与歼灭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法。客观效果也截然不同。比如,保卫人民党中央的一个高炮连被打垮了,士兵全跑了,有的回家,有的去玩姑娘。可是,经过半个月的收拢,他们又归队,重新恢复了建制和战斗力。你看,敌人把我们打跑了,可以收拢回来,同样的道理,我们把敌人击溃了,敌人也可以重新收拢兵员恢复建制和战斗力。这样打来打去,永远改变不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敌人对丢弃武器装备跑回去的人员,不加责备,反而加薪。就是这个道理。”段苏权接过来话头,说:“任何一支老部队,都有他自己的一套传统、作风,即使受到重刨,只要保留了一部分,补充新兵后很快就能恢复,其传统、作风,战法可以保存延续下来。可是一旦全部歼灭,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了。就算你能召来新兵,还叫那个番号,也是名存实亡。失去魂儿了,没有战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