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天津当工人的时候,改过名字。可是,回到家乡,就又改回来了--林姐姐,你大概不知道,我就是邻县佛头村的人呀。‘七·七’事变以后,我回到了家乡。今年春天,八路军过来了,我就参加了工作。我常打听你的下落,总打听不到。今天可见到你啦!我现在担任"
罗大方伸出拳头,阻拦小俞:
"马官营一个,乐流一个,还有一个在县城的边缘叫驼里,从今年初到现在,敌人一共设了三个据点。当然,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点麻烦。"他轻轻嘘了一口气,收回手指。
"常县长,我也要向你请教。"林道静接着问,"全县一共有多少中小学教师?多少学生?还有多少知识分子"
"哈哈,"常里平又笑了起来,还没容他回答,忽然屋门打开,一个女孩子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跑到林道静身边,一下搂住她的脖颈,激动地喊道:
"林姐姐,林姐姐!你也来到这个地方了!这是做梦吧,我们已经有四年多不见了"
道静站起身来,一把将身边的女孩子搂在怀里,两只明亮的眸子,宝石样闪着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出来后就被父母逼着上了两年大学。还没毕业,‘七·七’事变一爆发,我就--"罗大方一指曹鸿远,"我就跟着他和一些同志来到边区,后来又来到平原。现在担任这个县的青救会主任。"罗大方不改当年的爽朗、豪迈,仍然热情洋溢。
常里平眯着眼睛,笑着,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着说:
"路芳,原名林道静;吴华林,原名罗大方。以后怎么称呼你们呢?真名乎?假名乎?"
"以前在敌区做地下工作,不得不改名。现在,到了抗日根据地,到了我们自己的天下,我要把名字改回来--恢复自己的真名。"林道静刚说完,吴华林接上来:
"啊,小俞呀,俞淑秀!真是你?我也觉得好像在梦境中了。真没想到你也在这个县里工作。"道静凝视着小俞那张仍然充满稚气的脸,一种与好朋友意外相逢的喜悦洋溢心头。
"林姐姐,我多么想你呀!做梦都常常看见你,也看到林红姐姐--好像咱们还在国民党的监狱里。"俞淑秀说着,清秀的脸上,泪珠在闪光。
"现在有了我们自己的抗日根据地,监狱中的噩梦永远过去了。"林道静蓦然想起牺牲了的林红,不自觉地摸摸还穿在身上林红牺牲前送给她的红毛线背心--她是那样珍借它,喜爱它,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要穿着或带着它。
桌上还没有吃完饭的几个男同志,望着这两位年轻女同志情感浓挚地相互搂着、说着,有的莞尔而笑;有的惊异地睁大了眼睛。道静不好意思了,向常里平和几个男同志解释说:
"我和俞淑秀是在一九三三年同住在北平一个监狱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她才十四岁。难友之间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扭过头来深情地望着俞淑秀,"你还叫俞淑秀么?改没改名字?"
"也斯,也斯!(英文‘对’的意思)常县长,我在你的属下挂个号,以后鄙人仍叫罗大方如何?"
"好!好!以后就叫阁下罗大方。"常里平满脸堆笑,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吩咐勤务员通知伙房开饭。他告知大家,伙房早已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为新来的县委书记一行人接风。
林道静、罗大方、曹鸿远、常里平和另外五个干部一起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曹鸿远边吃边向常里平询问安定县的情况,常里平谈笑风生,说县里的形势很好,群众抗日情绪高涨,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的工作也很好,很顺利,因为凡是中国人都愿意抗战嘛。鸿远、道静、罗大方都注意听着。
"请问你,老常,这一带敌情如何?有多少个据点、碉堡?敌人常出击么?"
曹鸿远的问话,似乎使常里平不大高兴,他翻着眼皮,放下筷子,然后扳着肥粗的手指,慢慢数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