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柳明泄了气,心里突然像塞上了棉花。但她还是把没讲完的话讲完。号召组织群众团体--村里的农、青、妇会和儿童团,希望抗日的群众踊跃参加。
第二天,他们又吹吹打打地来到另一个村庄。又占领了这个村的庙台。柳明又站在庙台上讲了一通抗日大道理,群众反映还是冷淡。
柳明心里更加不快,但执拗和好胜的性格,促使她继续咬紧牙关干下去。
第三天,他们来到秋水村,又开始了"庙台宣传"。这里群众的反应比前两个村子好一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乡们,老大爷,老大娘们!"
小孩子们指着柳明的头发又嚷叫起来:
"快看呀,短毛刷子!毛刷子讲演了!"
群众要走的又回来了。有些老太太的眼睛又都惊奇地盯在柳明和其他女同志的短头发上。
柳明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的人讲过话,又碰到这么个尴尬场面,她的脸霎时红了,心有点跳。想着群众没文化,话要讲得通俗点儿。怎么通俗呢?她不知道,只好讲道:
好一些。
在柳明讲话的过程中,她注意到有少数群众是侧着耳朵注意听的。尤其有个十分面熟的汉子--他头上包着块白羊肚毛巾,腰里系了根麻绳,眯缝着眼睛,一直含着微笑望着她们一伙人。她感到这个人是关切、重视他们的。她很高兴。突然想起来,这个人不就是不久前在这村里打仗时,那个为首来帮助部队的长工张景山吗?怪不得他与众不同呢。
当常里平带着民运队(一伙刚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跟随卢嘉川带领的大部队过铁路后,驻在安定县二区的秋水村曾和敌人遭遇,打了一仗。民运队的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曾分工把一部分人家的院墙或房屋打通。正当他们艰难地干着这些从没有干过的活时,忽然从已经空荡荡的村子里,跑出三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农民来。他们扛着大镐、铁锹,来到民运队正在刨墙的几座院子里,高声喊着:
"老乡们,我们是青救会、妇救会的群众团体。我们来向你们宣传抗日--就是商量打日本的事。打日本没有群众参加是不能胜利的。共产党、八路军就是要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你们就是群众,知道吧?老乡们,赶快起来参加抗日工作吧!你们都要有人出入,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柳明讲到这里,注意看了一下台下的群众,觉得比刚才高雍雅讲话时的秩序稍好一点儿。渐渐,她的心安静下来,用一只手使劲扯住腰里的皮带,提高了嗓门。"自从'七·七'芦沟桥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就穷凶极恶地开始向全中国进攻了!他们要灭亡全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柳明讲起抗战的历史,词多了,自己觉得越讲越流畅。可是台底下的人却一个两个地走了,三个四个地走了,越走越多;围着的人群越来越少。她忽然惊觉起来,急得改变了腔调喊道:"老乡们,快回来!快回来!还有重要的事情没说呢。"
一起来宣传的人,包括高雍雅、苗虹在内,也一齐高喊起来:
"回来!回来!乡亲们不要散呀,不要走呀!"
一个老头一边走,一边回头喊了一句:
"你们说的倒是好听!可咱没吃没烧的,这份日怎么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