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突然,她被推醒了。一个急促的声音,使她悚然惊悸:
"快!鬼子进村了!你听外面枪响"
道静一骨碌翻身坐在炕上,侧耳一听,果然如房东老太太所说,砰砰、嘭嘭,似乎就在村外响着枪声。啊,可能是敌人听说这村住着新开过来的八路军,才来个突然袭击?
"闺女,怎么办?俺家没有地道。"老太太拉住林道静的手,惊惶地哆嗦着。
"这村不是住着部队么?是不是打起来了?"
一个上午,找了一个老乡作向导,林道静一气走了五十多里地,来到文安镇。
她从来没有步行过这么远的路。平原的黄尘洒落在黑布鞋上、洋线袜上、蓝布裤的裤腿上,就像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黄色小虫。但她顾不得这些,带着头发和脸上的灰尘,急忙找到村公所,一见办公的人,就急忙问道:
"你们村里住着刚从铁路西边过来的干部么?"
村干部摇头:
"这村没有呀。同志,你到吴柳庄去看看,听说那儿有打山里来的干部。"
"部队天大黑以后就走啦,这村没有咱部队啦,这枪八成是--是鬼子打的。"老太太浑身哆嗦得更厉害了,拉住道静的手,颤抖得使道静也不禁发抖。
"大娘,别害怕,我立刻离开你家--我记得你家后院外边不远就有大堤,下边是河。我从你家后院出去行么?"道静边说边往地上走。为了一个人走路方便,她来时脱下军衣,换了一身朴素的便衣--一身毛蓝布裤褂,头上包着一块白羊肚毛巾,除了脸白净些,俨然一个农村少妇。
"对!对!闺女,俺家不敢留你。后院没院墙,只有个矮篱笆,你从那穿过一家院门,就是大堤了。阿弥陀佛,大堤上要是没有鬼子,你快过河,水不深,趁着天不亮,逃出村去吧!"
"吴柳庄离这儿多远?"
"二十五里。"
道静不再问,顶着中午的骄阳,按照村干部指的方向,直奔吴柳庄。腿已经又酸又疼了,肚子饿,嗓子也渴。可是一个意想,一个企盼支持着她,给了她力量--江华来到附近了。他们已经两年多不见,通信也少。如今,听到他来到平原的消息,她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他是自己的丈夫,也是她走向革命的引路人之一;他魁伟、粗壮的身影,这两天不时闪现在她的眼前。所以,她决心去找他。走着路,望见远处有个骑马的人影。她立刻踮起脚尖,手搭凉棚极目望去--莫非这是江华的坐骑?
她仍然激动不安,虽然那不是江华。
她的脚步越来越慢。没有想到为找他,已经离开安定县六十多里了。因为是去找丈夫,她没带警卫员,也没有对任何人说。除了县长常里平知道她的去向,谁也闹不清她到何处去了。当她找到吴柳庄时,她又失望了:这村确实住着从山里来到平原的人,但不是江华,而是一部分作战部队。她找到部队的负责人打问,回说江华还要过几天才能来。天快黑了,她累得一步都难挪动。部队同志给她号了房子,给她送来晚饭,她太累了,吃饱了,一头倒在房东老太太的炕上,就呼呼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