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她太可怜了,这诚实的女孩子,爱着卢兄,真诚地爱着。我答应帮助她的,应当成全他们这对我也有好处道静冷静下来,她把手枪装进木匣里,把信慢慢地折叠好放进信封里。适才,有几次她激动地想吻吻信。可是,仿佛那枪和信就是人,她不好意思。此刻,她不知不觉地把信放在唇上,把枪抱在胸前。不过几秒钟,羞涩涌上来,她急忙收起信和枪。
"尽量活得自由一点",她似乎真的感到捆在身上的绳子松动了,心灵里有股清泉向外喷涌。她立刻把红五星帽向头上一扣,站起身就向外走。
她要去找他。
她本来暗暗下定决心:尽量少见他,更不能主动去找他。可是,见了卢嘉川送来的枪和信,她动摇了。她带着冯云霞一同奔向驻在安定县境外的卢嘉川。
小冯背着小马枪,紧挨道静走在迤迤逦逦的交通沟里,不时敏捷得像只猫儿跳上沟帮,四下观察田野里的动静。漫野里如果发现逃难的人群,这就证明敌人出动了,她们就要提高警惕,打探清敌情再行路。
小林:
我常常觉得好像做梦。你也有这种感觉么?小林,你们已经退出了安定县城,正在各处打游击。我叫警卫员也打游击去给你送上这封信,希望小毕能把这封信送到你手里。没有想到阔别多年之后,我们又相逢了!人事沧桑,这么多的变化。你离开余永泽是对的;你和江华结合更是对的。我祝福你们。不过,我有个心愿--或者说请求:请和我做个好朋友吧!你似乎在躲避我,这使我失望、难过难道异性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友谊存在么?我以为纯真的友谊是同样珍贵的。我丝毫没有责备你的意思,我能理解你的处境和心情。但我以为人要在理想的诱导下,尽量活得自由一点,不要被那些有形的或无形的锁链把自己束缚得紧紧的。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吧?这句也许不该由军人说的话,但我向你袒露了,因为我希望你做我的好朋友--一永久的好朋友。
现在,我调到一个新的战斗岗位,成天和一位绿林好汉出身的人打交道。我感到这比在前线指挥战斗险情更多。为此,我常常想起你来
送上一支手枪。前些时你去寻找江华时,险遭不测。我以为你的工作需要有支手枪陪伴,请收下吧。
衷心希望能够常常看到你--我忠实的朋友。
道静在时断时续的交通沟里快步走着,不时抬头望望天际的云朵,藉此拂去心头的不安。确实是不安,异常的不安。见到卢嘉川说些什么呢?她命令自己除了谈工作,谈小俞的爱情,再谈一下柳明的问题--因为卢嘉川是江华的好友,他又和区党委的领导人很熟,托他代柳明洗清一下,也许有点用处。除此,再不谈别的。她的感情,绝对不可流露。刚见面时忍不住流露过,她懊悔。她想把个人的生活尽量安排得简单些,像前两年一样:有一个不常见面的丈夫,各人忙各人的工作。当感到孤寂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已死去,却一直活在她心上的卢兄。如此尽够了。生活一复杂就要分散对工作的精力,像现在这样,卢兄又活了,小俞在热恋他,而自己夹在当中,加上还有时常见面的江华她感到包围她的情感的云层过于厚密了,越来越厚密了。她努力用各种新鲜有趣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驱赶那云层。忙起来奏效,但稍闲下来,这云层又包围上来,她又要驱赶,想使自己仍回到前几个月--也就是没有遇到卢嘉川时候的平静心境平静?不,自从与卢兄再度相遇,便像在湖水中投了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且在扩散--扩散。她被这涟漪激动着,撞击着,有时候,几乎坐卧不宁。现在她接受卢嘉川的观点,只是增加一点去见他的勇气,顶多,做个一般的朋友。再多,她害怕
在一个名叫流通的大村子里,她找到了他。
卢嘉川正和一个三十多岁,伟岸、黝黑,也穿着八路军军装的男人在桌边谈话。这时已是午后四时多,初夏日长,一间大屋子仍亮堂堂的。道静带着冯云霞一进门,卢嘉川还没站起身,那个大汉倒噌地站起来,两只好像牛眼般的大眼,瞬也不瞬地盯在道静的脸上。是贪婪?是惊奇?看不出。只有当卢嘉川介绍了林道静是安定县的县委副书记后,那副眼光才收敛回去。也不和道静打招呼,只对卢嘉川哈哈笑着说:
"卢副旅长,你好福气!有贵客,你们谈话吧。一会儿我叫大师傅给你们弄点好菜,我请客。"说着,大汉向外走去。走到门口,回过头对道静龇牙一笑。
"这是谁?高大成么?"道静一见那副粗鄙、庸俗的神态,不耐烦地问。
布礼!
嘉川1939年6月7日
林道静接到卢嘉川的信和一支锃明瓦亮的手枪后,她一手捧着信,一手拿着枪,许久工夫动也不动地呆坐在一把木椅上,真的像陷入了梦境,一个既真实又朦胧的梦,总在她眼前闪动。她几乎可以一把抓住他;他又似飘忽在云端,她永远也不能靠近他。她反复读着这封信--这是他给她写的第二封信。也像他写给她的第一封信一样,读着--悲痛、幸福、凄怆不安。近些时,她有几次住在靠近他的地方,可以去看他,她却躲避开了。聪明的卢嘉川一定发现了她的行踪,了解她的心理,于是写来了信,还送给她这支她十分需要的手枪。
她呆呆地坐着,抚摩着手枪,也抚摩着信。是午休时间,没有人来找,屋里寂静极了。
一张清秀的脸忽然在眼前一闪,她突地站了起来,手枪和信几乎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