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二位大娘可别真生气!你们的争论是因为我闹起来的,我对不起你们二位。八路军共产党跟咱老百姓是一家人,我们这些干部要不是有你们众多的老百姓掩护、帮助,舍出性命救我们,鬼子闹得这么厉害,我们在这块土地上,怎么站得住脚啊?没有老百姓,我们一天也过不了!谢谢二位大娘,可别吵了!"道静婉言相劝。
两位老太太气消些了,各回各的地方坐下,又拿起了玉米棒。旁边观看热闹的几位中年妇女也在各自的地方坐下来。道静坐在玉米皮铺垫着土地上。暑气消尽,红彤彤的太阳照得人们怪惬意的,她又认真地剥起玉米皮来。
大脚老太太爱说话,一边剥棒子皮,一边问道静:
"我说,林书记,你叫鬼子逮住过么?一定遇见过不少危险吧?给我们说说吧。"
道静用手把短发掠了掠,望着六七个中老年妇女微笑着,看看日头,约莫已经上午十点钟了,想了想,不能放松一切可以工作的机会,她答应了:"婶子、大娘,我给你们说一件麦收前我亲身经历的真事。"
秋收正忙。平原的大秋比麦收持续时间长,玉米收了,还有谷子、高粱、棉花等待收割。有的人家土地肥,割净玉米就赶种小麦。老百姓说的"争秋夺麦",这是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最繁忙的季节。这些天安定县的干部除了有些同志为部队动员新兵,运送公粮,还有病号和工作离不开的之外,都去帮助农民抢收庄稼。有的地方发了水,后来补种的庄稼长势挺好,原野里一片碧绿,又大片橙黄。农民们收割的,人挑的,小车推的,熙来攘往,灿烂的阳光下,一派繁忙景象。
林道静领着县干部,分散在区、村帮助农民收割庄稼。常里平说有病,照例不参加劳动。道静怀孕已三个多月,她坐在村边大场的地上,和一些参加了互助组的老太太、小媳妇一块儿剥玉米皮。一边剥,一边说说笑笑。
"林书记,您可是个大官儿啊,听说比县太爷的爵位儿还高,怎么还下到咱老百姓当中,干起这脏活儿来啦?"一个瘦瘦的大眼睛老太太瞅着道静说。
没容道静答话,另个大脚老太太抢先发言:
"我说黑子他娘,你可是白长了两个大眼珠子,怎么没看清这个世道啊!如今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天下啦,共产党讲那个平--等,大官儿、小官儿跟老百姓一律讲平等。林书记是个女官儿愿意跟咱们老婆子在一起干活,聊天儿,这就叫平等。于老婆子,你明白么?"
这天,道静叫小冯一大早出去送信,一个人住在冯村一家老寡妇家。正准备出去找村干部谈点事,老寡妇忽然慌慌张张从门外跑进来,喘吁吁地说:"不好了!鬼子包围这个村了!"林道静急忙收拾好文件,准备冲出村外去。寡妇大娘一把拉住她的胳膊说:"这可不成!鬼子四面包围了村庄,白脖子都进了村,你一个人出去太危险,不是白送命么?"道静说,她有枪,也许可以迂回着边打边退,撤到交通沟里就不要紧了。大娘拉住不让,不容分说,把道静拉到一间堆放杂物的小房里,掀开土炕顶里面的一块四方大土坯,下面黑黑的空空的像个无底洞。大娘命令道静钻到这个洞里去,还一再小声叮嘱,到里面不许动,不许出声,我不来掀炕坯,你可千万不能出来。听到外面马嘶人叫、枪响,道静一看情况紧急,就顺从地钻进这个炕洞里,人只能像只蛤蟆蹲在里面。大娘迅速把炕坯仔细安放好,一块大坯正好盖在道静的头顶上。一到炕洞里,缺少空气,又黑又闷。人蹲在里面,周围都是硬邦邦的土块卡着,一点也不能动弹。道静握住手枪,憋在黑暗的窟窿里,越来越难过。一阵阵心慌气短,一股潮湿的臭味还不断往鼻子里冲。她大口喘气。时间一长,头眩晕,人似乎就要昏迷过去--实在忍不住了,有几次,她真想用头一顶,蹿出洞外。可是,想到大娘的叮嘱--她不来掀土坯,千万不能动道静忽然领悟,这个小洞,大娘不知救过多少个八路军的命。她有经验,要听她的。于是强忍下来。不知过了多久,由于空气稀薄,道静已经昏迷过去。
当头顶上的土炕坯被掀开,道静被拉上来,过了一会儿,她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一个景象掀动了她的心:那个干干净净,白净面皮,头髻齐整的大娘不见了;站在她身边,用手扶着她的是一个满面血污、披头散发、身上衣服条条缕缕的老妇人。没容道静开口,一个慈祥的声音响在她的耳边:
"闺女,好险啊!这个屋子里鬼子进来了七趟。你看--"听声音,道静才明白站在身边扶着她的就是劝她下炕洞的房东大娘。她睁大眼睛望着那张淌着鲜血的脸,眼泪滚落下来。
"大娘,鬼子把你打伤啦?"她用颤抖的声音问。
被批评的于老太太的脸挂不住了,一个老大的玉米棒子连皮儿飞到大脚老太太的身上,唾着吐沫说:
"你这个大脚老婆子!怪不得长到三十多岁才寻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男人,大脚片子耽误了你的青春少年呀!少嚼舌头根子,平等--平等,老娘我早就比你喜欢八路军共产党的平等"
"呸!你这个老浪货,想跟老头子睡觉,回你家炕上去,别跑到这地方撒浪来!"
大脚老太太话音刚落,大眼老太太一头就撞了过来。
两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扭骂在一起。道静急忙站起来,顾不上浑身尘土,用力揪开她们,用身子挡住,不叫她们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