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李存葆中短篇作品 > 我为捕虎者说

我为捕虎者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又或许是中闰拳击队的头号种子,我想,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恐也难敌先生那击虎之拳

我咒命运之神何其残忍。你既然赐给何广位一个“橡皮肚子”却为何让他踏破铁鞋难觅一饱,使如此一个孔武有力的俊彦,终生为肚子奔忙!

我赞命运之神何等伟大,假如你让何广位投胎于朱门绣户,尽管他有挟山超海之力,他又岂敢以血肉之躯去同猛兽一搏?正是命运之神用苦难铸造了何广位,才使人类的生命的原始强力,在何广位身上展现得如此酣畅恣肆,淋漓尽致!

人为命运叹息是可以理解的,人与命运抗争是值得赞美的。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才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永恒。

当时光老人已换乘蒸汽列车风驰电征时,何广位竟逆时光而行,将现代人的身躯委于远古时代。他必然要陷进人生的崎岖,命运的黑洞。他注定要在险峻的山陬,去咀嚼现代人难以下咽的孤独;在溪间河汊的岬角,去啜饮同辈人不敢沾唇的悲苦。

他啸傲林泉与世隔绝,他抱虎枕蛟与人无争。然而,手握“热兵器”的“两脚兽”却常常不放过这“远古人”:1943年在广西全县,何广位将打死的一只老虎在集市上出售,四个持枪荷弹的日本兵要将这猎物占为己有,素有正义感的何广位怎堪忍受异族人的欺凌,盛怒之下,他操刀劈倒了三个日本兵。当他偕妻翻墙穿巷逃避时,剩下的那个日本兵开枪射击,他右腿连中两弹。因汉奸告密,日寇捣碎了他寄居的小窝。一3岁,一襁褓中的两个儿子,被日寇活活摔死

开国后,何广位仍以擒兽为业,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份的32条山脉。他仍如断梗飘蓬,向无固定之家。随着他的威名于民间流传,在虎豹狼豺为害一方时,当地的头头脑脑发出邀请,他便慷慨前往。他常是钻狼窝,栖虎洞,宿古刹。擒捉猛兽多在冬春,为体灵身捷,他辄着单衣上阵。为诱兽出洞,他牵羊做诱饵。当录音机在国内出现时,他方购得一只,录下鸡鸣羊叫之声,在猛兽出没之地频频播放,这是现代文明给这“远古人”提供的唯一擒兽武器装备50年代初,他应邀赴陕西歧山除豹害,在山沟里隐蔽了两昼夜,未见豹出。这天日暮时分,隐隐传来狼嗥,刹那间,500余只野狼从四方窜来,何广位纵身跃至河沟边一开阔地。这时,在两只头狼的带领下,500余只狼将何广位层层圈圈地围了起来。身寄狼吻,十生九死,何广位镇静自若,先飞起一脚,将一条头狼踢迸河沟,用脚踩稳淹死,又腾出手将另一只头狼一拳击倒,群狼见状,纷纷逃循此等的玩儿命,这般的大勇大智,一时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何广位捉虎猎豹的秘招是:出拳要快、准、狠,首拳一定要击中虎豹的鼻子,致其晕厥,然后略补几拳让其一时难以苏醒,用绳索反绑四肢再装进特制的大口袋,以最快的速度背虎豹下山何氏猎野猪,亦有奇技淫巧:野猪脊背的皮毛上有松脂沙砾粘成的厚厚保护层,坚硬如铁,唯其肚皮之下是薄弱环节。每同野猪相遇,何广位总是飞脚踢其肚皮。他曾三脚使一野猪断肠而亡。若要活捉野猪,则需掌握脚力轻重之火候久经战阵,使何广位生擒猛兽之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66年在中条山,年近花甲的何广位,6天内逮了8只活豹。目前,我国各大动物园里,几乎都有何氏捕猎的豹子。昔年武松景阳冈上打罢虎,本想将虎拖到冈下,谁知用双手去提虎时,竟臂酥脚软,未能提起。看来,武松之力亦不能与何氏比肩。

“虎尾春冰”、“老虎屁股摸不得”、“吃了豹子胆”、“伴君如伴虎”先人留下的话语,极言与虎谋皮的艰难性,残酷性,危险性。尽管何广位力、智超人,有一次竟也险些委肉豹口。1976年,太岳山下的一个村庄,有群豹出没,吃得路断人稀,何广位应召前往,第二天上就擒得一只元凶老豹,正当他将豹人笼时,该村的队长赶来致谢,他搭话时手一松,老豹出笼扑向他的额头,他挥拳击老豹,一拳将老豹的四只獠牙打断,起脚将老豹踢死。但他的头上、手上均留下了伤痕,余勇可贾,他十天后康复,又只身来此捉得野豹三只,送往河南安阳人民公园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之力的实用价值给予了无情否定。一粒橡皮子弹,一支麻醉剂,一个充满智慧的美丽陷阱,都足能使象狮虎豹们拜倒在人类面前,人类早已成了这个星球上统治一切生命的“真龙天子”

然而,对力的崇拜又是人类千古不移的天性。女蜗、夸父、刑天、精卫、海格立斯、大卫、参孙人类以丰富的想象,编织出一个个象征着“力”的神话;而凯撒、汉武、成吉思汗、彼得大帝、拿破仑等征服者的形象,又曾鼓荡过多少人的心旌。人用智慧将自身之力的实用价值作了否定之后,其审美价值却愈加凸现出来。力用它美的魔杖,常常将全球人拨弄得怡怡然,飘飘然,痴痴迷迷,狂狂癫癫

也算有幸“远古人”何广位到了迟暮之年,才有机会将他的“力”以审美的形式,去愉悦人们的感官。1985年7月,善于捕捉信息的日本人,得知孟县有个“活武松”便捷足先登。东京电视台以高柳为首一行五人,来到武桥村,见到时年已76岁的何广位。高柳心存狐疑,实难相信老人还能捕虎捉豹。当何老先生将一块重达700余斤的预制板一下搬到一米高的砖墙上时,日本人惊得口舌打结,遂亲从河广位到擒豹现场,录制了活捉野豹的电视纪录片。两年之后,中国新闻社申影声像部主任张树人率摄制组赶来孟县,拍摄何老先生徒手擒豹的新闻片,送往海外播放。时在隆冬,大雪铺地,野豹难寻,幸十余天前,老人擒得一豹囚诸笼中,准备献给全国少儿基金会,这豹子遂成了展示力与美的道具。囚豹出笼,往往恶于野豹三分,且先生已年近80,县领导和家人皆劝老人三思而行。老人竟慷慨不辞。为防不测,武装部门派一班士兵架枪保护。囚豹被放于太行山间,一场恶战迅即展开。困豹出笼,吼声震野,卷着雪屑向何广位扑来,不几个回合,老人将豹擒入宠中。准知拍摄人员因过分惊惧,手忙脚乱中关键镜头没能拍得。于是,再次放豹出笼。那豹子定是恨透了何广位,它没有向深山遁去,而是怒目而立,眼迸凶光,伴着一声嘶吼,泰山压顶般向何广位扑来,想一口吞掉老人,老人捷身一闪,恶豹扑空,豹子回首又纵身一跃,老人就地一蹲,凶豹再度扑空,老人趁豹子三扑之时,攥拳迎击,这一拳正中豹鼻,豹子嘶吼着在雪地翻滚,老人信步上前,略补几拳,使拍摄圆满封镜。何广位擒虎捉豹,若马拉多纳之于足球,似乔丹之于篮板,如邓亚萍之于乒台,将力与美展示到出神入化的极致

哲人有言:人类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进行宗教、科学及艺术等活动。哲人的话总能一语破的。如果说往昔之国人都曾像何广位那样一直为“肚子事”奔忙,无暇顾看何广位的力与美,那么,当今日诸多宾馆酒楼里喝得天也昏昏地也暗暗的时候,却仍没有更多的人向何老先生投去深情的一瞥。且不说何老先生的存在为遗传学、营养学等提供了新的研究题目,单凭其徒手擒虎捉豹,亦足可名播华夏。而目下,何氏在国外的名声甚于国内。我敢说,全国12亿同胞中知何广位者,尚不及万分之一。是因为奥林匹克没有设立擒虎捉豹的比赛项目,还是因为何老先生的行为中政治的因子过少?这一切,都应引起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荆棘载途何足畏哉,猛虎恶豹何足惧哉,但那与生俱来的“橡皮肚儿”却始终像恶魔一样折磨着何广位。据先生称,他60岁以前很少有填饱过肚皮的时候。因此,那些酒足饭饱的时日,总能深嵌进他的记忆。1955年,在山西永寿县罗山村,淳朴的山民感念他为众除害,大摆宴席,他开怀畅饮,创下了一次喝西风酒17斤的纪录;1966年,济源县领导因他捉豹有功,决计要管他一顿饱饭,但又称菜肴不好报销,馒头可尽管享用。何先生在连块咸菜都没有的情况下,一顿吞下了62只馒头

1983年,先生田孟县推荐,成为河南省政协委员。从此,先生那“橡皮肚儿”才得以伸缩自如。尤其是每届春来开会时,先生更能大饱口福。大会上负责膳食的人员为表达对“当代武松”的敬意,十人一桌的饭菜让先生独享

先生虽为捕兽人,但他的经历却是中国近代农民命运的缩影。

我悲先生生不逢时,倘若在“冷兵器”时代,先生或许是曹操帐下的典韦、许褚;或许是岳飞麾下那醉酒亦能大破番兵的牛皋,长枪勇挑“铁华车”的高宠倘若先生晚生一个甲子,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