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李存葆中短篇作品 > 东方之神

东方之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千书库主题阅读百家讲坛武侠大全世界名著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

也算天助道教。宋真宗时期夏辽不断兴兵南侵,危及北宋朝廷。笃信道教的赵恒,不思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反在一班佞臣的撺掇下,整日装神弄鬼,靠道徒手中的拂尘去驱妖禳魔。这位说假话从不脸红的皇帝,竟伪造上天命符,把玉皇列为国家奉祀的偶像,且谎称轩辕黄帝因他“善修国政,抚育下民”而下凡,并称轩辕是赵姓始祖。他敕令“天下梵宫并建圣祖(轩辕)宝殿”以求取得百姓对他所编造的各种谎言的认同。更为荒诞不经的是,他与第三十代道教天师张继先,心领神会一拍即合地共同臆造了中国造假史上最“杰出”的谎言——“关公大战蚩尤”

东汉以来,盐铁一直为朝廷所专营。关羽故里的解州盐池,向为朝廷的财政支柱。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因连岁旱魃为虐,盐池水涸,致使皇家税收锐减。解州官员不敢隐瞒,如实上奏朝廷。真宗即派大臣吕夷简到解池祭祀。吕至解州后,夜做一梦,梦见上古时被轩辕杀死的蚩尤,怒冲冲日:“吾乃蚩尤神也。奉上帝命来此主盐池,于民有功,于国有益。今朝廷崇以轩辕,立庙于天下,吾乃一世之仇也。此上不平,故竭盐池水。朝廷若能除毁轩辕之殿,吾令盐池如故。若不从,竭绝盐池,五谷不收”吕夷简返回京都,将梦中所遇报奏真宗。时有佞臣献言,说蚩尤乃邪神,张天师足可擒之。真宗驰诏张天师进京,共议讨蚩尤事。张天师在宫中画符焚之,须臾披甲佩剑的美髯公关羽浮空而下,真宗便命关羽去战蚩尤。不几日,捷报驰来,蚩尤大,败亏输,盐池产盐如初

这等令人听来啼笑皆非的故事,却被写进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中,且将关羽战蚩尤描绘得有根有蔓,极尽曲折惊险。然而,正是这“天字第一号”的谎言,关公才堂而皇之地成为道家的头号尊神。

昏君兼杰出的书画家宋徽宗赵佶,同他的老祖宗赵恒一样痴迷道教,并自诩他是“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让朝臣们尊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他敕令在汴京及全国诸多城市修建道教宫观,且设道官二十六等,与朝廷官员一样领取俸禄。他不惜民财,大兴土木,运太湖石到汴京修建皇家园林,水浒中官逼民反的情景,便是此公“德政”的真实写照。他在位时,曾四次谥封关公:先“忠惠公”而“崇宁真君”而“昭烈武安王”而“义勇武安王”尽管赵佶这位书画大家,为关公画的帽子愈来愈高迈,越来越华贵,但关老爷的大刀似乎不屑保佑这位昏君。赵佶最终被金太宗完颜晟掳走,沦为阶下囚,封为“昏德公”郁郁客死他乡,魂栖北疆边塞

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虽将汉人视做劣等族种,但对关公却推崇备至,也许是因了元世祖忽必烈尊佛尚武的缘故。

天宫里居住着最高规格的神与仙。封神演义十三回中有这样的描绘:“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池。朝天玉兔坛边过,参天金鸟着底飞。”那是旧中国百姓心向往之的洞天福地。地狱里栖止着阎罗判官,牛头马面,阴魂幽灵,且备有刀山油锅、铡刀斧钺、木枷铁索等械具刑具。在昔时人们的心目中,那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悲惨世界。另外还有指不胜屈的神祗游弋于人间,它们附着于万物万有之上。昔年的中国百姓,进山要拜山神,下河要拜河神,出海要拜海神,生火要祭灶神,吃米要祭米神,喝茶要祭茶神,出门要祭门神,甚至为睡觉安稳,还要祭祭炕神最迷信的时代往往是穷凶极恶的罪行最多的时代,孤苦无援、四处碰壁的百姓,不得不请出名目繁多的神,以祈佑护。仿佛哪个小庙的神拜不到,也会大祸临头。

在旧中国,历代的名将贤臣,死后多被百姓奉为神灵。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咏吟,就是对民间这种人鬼一体的信仰所作的最早注脚。铁面无私的包拯殁后,百姓将其尊为地狱中赏善罚恶的阎王,即是明证。忠义仁勇的关羽,殁后本也应加入到鬼雄的行列,但他却从没进过阴司冥府,而是在上清天堂里步步高升。

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史料表明,对关羽的信仰与神化,发轫于平民百姓。关羽麦城遇难后,有关这虎将乃系天宫青龙转世之说,便于华夏大地尤其是在荆州和解州广为流播。一条上苍派到人间的“勇加一国,敌号万人”的青龙,何以败在“碧眼小儿,黄须鼠辈”孙权的手下,百姓自会不顾史实,杜撰出一些奇异的故事去自圆其说。百姓认为,关公麦城之败,并非其不能折冲樽俎,拨云见日,而是因当时云空中有人传上帝之诏,让关氏父子返回天宫。于是关羽、关平弃却马刀,不屑再与凡夫俗子一决胜负,才躯壳被擒而魂灵归天。继而,各地百姓根据这“青龙转世说”又衍生出一串串关老爷耕云播雨、显圣佑民的故事

惠特曼有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似乎也深谙此道,他们同时更明白,要使某种有利于巩固政权的信仰广为普及,必须将这种信仰最大程度地宗教化。

将关羽推向神坛的第一人,乃南陈和隋时的和尚智额。

出身卑微、既当过放牛郎也曾剃度为僧的朱元璋,可能深悉关公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在他于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完成实现皇帝梦的关键一役后,便精心编造出关羽率十万阴兵助他致胜的“天方夜谭”明成祖朱棣在关羽事上的想像力,也像其父皇一样天马行空,在他御驾北征雅失里时,曾煞有介事地向三军宣称,关大王正率兵为大明军队作前导,定能所向披靡

朱明王朝的神器承传到神宗朱翊钧的手中时,皇权政治固有的兴衰周期率,眼看又要应验。十岁即位的神宗,成年亲政后,长年深居幽宫,只知纵情声色,不见廷臣,不理朝政,致使阉人专权,特务横行。加之天灾频仍,黎庶田园不保,庐社为墟,饿殍遍野,百姓甚至易子而食。斯时,明王朝历代“积压”下来的皇子皇孙多达十万余人,却无一愿意降低生活标准,个个仍是锦衣玉食。有这么多的巨口大张之兽,百姓哪堪重负!专制政治,向来都是力图把百姓的灵魂关进笼子,锁入地牢。为消民冤,神宗对关公采取实用主义,又将关老爷抬出,妄图作为一种“精神鸦片”去麻醉万民的神经。他在位期间,曾三度大封关公:万历十年封关公为“协天大帝”;十八年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再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同时对关羽夫人及其二子乃至周仓,也封后、封王、封公。

清兵入关前,满人对关公的崇敬度,毫不亚于汉人。满族除将关公当神灵祭祀外,皇太极还命人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作为八旗官员及将领们的必读书。史称“千古一帝”的康熙,深知满人政权要扎根中原,实现他“耕凿九壤同”的政治主张,必须将满文化融入汉文化中。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则非佛非道,乃是儒家学说。儒学历经封建时代的种种变异,早巳构成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并由此沉淀转化为一种文化形态结构。儒家毋须与佛道两家争夺关公,因关公本身就是儒家学说最忠诚的实践者。清统治者大概深悉“大树特树”关公的忠义仁勇的形象,对巩固其政权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康熙在位时,巡曲阜,临解州,谒孔子,拜关庙,并御题“义炳乾坤”的匾额悬于解州关帝庙之崇宁殿上。他的儿子雍正和爱孙乾隆,也把儒家学说奉为治国之圭臬,崇孔尊关的程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肃清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对关公评价“不到位”所造成的“流毒”乾隆甚至还专门降旨,对陈寿展开了“革命大批判”诏日:“陈寿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定论,岂得谓公”其时,关羽已被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样,列为国家春秋两季的举国大祭,并以朝廷名义颁发统一祝文,规范大祭时的规格

在清政权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间,从顺治到光绪,历代皇帝曾十数度对关羽进行加封,至光绪五年(1879年),对关羽的封号登峰造极,可谓旷古未有。今天,当我们读着这“忠义神武灵祜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的长达26字的尊号时,在被关圣的威严压得难透一口气的同时,有谁不会感到,即将灭亡的清王朝,当时却把汉语中最珍贵、最美好同时也是最沉重的字眼,皆一古脑儿地加在了我们的关老爷身上了!

中国朝野共奉关羽,如果说宋元是发展期,明代是盛行期,那么清代无疑是鼎盛期。在明清两朝,有一种现象颇值得我们玩味:李自成揭竿,白莲教起义、义和团举事,袍哥会暴动,他们对关老爷,或当做军神叩拜,或当做旗帜挥舞,或作为偶像去募兵买马在朝野双方敌对的这副大棋盘上,并没有因“楚河汉界”的阻隔,而影响同拜关公的“合作”与“联动”这种“国粹”现象,在世界史上,恐为鲜见。另有一种情状也值得我们咀嚼:自宋以还的关帝庙里,有道士主持,也有僧徒念经,作为儒家代表的政府官员,不仅参入春秋大祭,还负责协调关庙的管理像这种三教归一的祭拜场景,在世界宗教史上,恐也是独有的奇观。

佛教于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仅被视作一种方术。且斯时的道教徒们,竟造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假说,对佛教进行损贬。随着佛教徒日渐增多,至南北朝,上流社会中亦多有信佛者。然佛教毕竟是舶来的宗教,欲在华夏大地扎根,必须掺糅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智额俗姓陈,其父在南梁时被封为益阳侯。这位出身簪缨之族的和尚,熟读诗书又精通佛法,使他有智慧为佛教具有中国特色找到切入点。佛教初传中国时,有诸多教义相互矛盾的宗派,但各自皆称其本经为释迦牟尼亲口所述。智额融合了各宗派之争,创立了“天台宗”南陈光大年间,智额云游荆湘时,杜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日,他遥望当阳玉泉山,但见山色如蓝,紫云如盖。月夜,他进得山中,见一具王者风范的美髯公立于面前,日:“吾乃汉末前将军关某,天帝命吾主此山,敢问法师何处驻足?”智额遂将愿在玉泉山建寺的想法以告。关公答日:“感师道行愿,舍此山作师道场。”智额当即对关公授五戒,并尊其为伽蓝(即僧院)护法神。智额因此僧名鹊起,南陈皇帝曾以国礼将其迎入太极殿。隋杨广在为晋王时,曾封智额为智者,他登上九五之尊后,对智额益发敬重。信仰之于信徒,从来不只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行为,只有身体力行才有意义。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昏君,他弑父杀兄,奸母淫嫂,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这种“六根皆脏”的人物,怎配与佛结缘!但智额还是凭着皇权之杖的魔力,一生督建大寺院35座。这便使关公以伽蓝护法神的身份走向全国,并在其本来威风八面的身躯上,又罩了一层明晃晃的佛光!就这样,智额大师凭借关公在百姓中早巳形成的不可撼摇的威望,大大提高了佛家的地位。

关公作为军神形象,被列入国家祀典,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斯时大唐疆域辽阔,物阜民丰,一代英主李世民留下的文治武功,余威犹存。其时与孔子文庙并峙的武庙里,主祀是姜太公,关羽仅为陪祀。且莫小视这个陪祀,它为此后关羽成为中国的武圣,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垫。在唐以前历史上,猛将如云,兵家如雨。仅就汉代及三国而言,论谋关羽不及韩信,论勇关羽难敌吕布,但韩信头上长着“反骨”而吕布则是朝秦暮楚的“三姓”(丁原、董卓、王允)家奴。盛唐皇家所以激赏关羽,自是倚重其忠义的品格。

在华夏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神祗常是统治者用来控制人心的法宝。中国历来有一个得道升天的道教的天堂,和一个生死报应的佛家的地狱。道教为东汉人张陵所创,张陵俗称张天师“天师”之位,由其子孙世袭罔替。作为舶来品的佛教,抢先将关公推向神坛,这就不能不引起“国产品”道教的酸溜溜的忌妒。道教徒们似乎一直在等待机会,想出师有名地把关公请进他们的道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