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权延赤中短篇作品 > 司令爸爸许世友

司令爸爸许世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到三楼,练武的发力声和跺脚震聋发聩。父亲在大厅里亲自训练他的警卫班。以后天天如此,二楼跳忠字舞,三楼练少林拳。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天的晚上,我去看望父亲,见警卫班的战士们又排列在大厅中,成演武队形。我从这些虎威虎势的战士的后面走过,一进门便觉得气氛异常。

秘书悄悄说:“中央文革来电话了,小声点,司令在打电话。”

我已经听到了父亲打电话的声音。北京那边的声音听不到,父亲的声音却格外清楚,至今记忆犹新。那对话大致是这样:

就这样,父亲从南京乘吉普车,风尘仆仆一天,驶入大别山。在路口,他喝令停车,跳下来察看一下地形,下令:“封锁!把机枪都给我架起来,敢登这个坡的,格杀勿论!”

父亲布置完毕,驱车进山。不久,便有四五个人追来,似乎发现不对头,远远停了车,没敢上坡。因为他们看到路口排列开的黑洞洞的机枪,还看清了一行大字:军事禁区,不得靠近。

这几个人是造反派的探子。

后来,造反派的队伍追到六安县。从山上望下去,像黄蚂蚁和蓝蚂蚁组成的游蚁兵,浩浩荡荡,声势不凡。据路口的战士讲,大队人马举的标语喊的口号都是“打倒许世友!”“活捉许和尚!”

那几个探子投进造反派的大队人马中,浩浩荡荡的队伍立刻停住了,到底还是不敢试探“许和尚”的决心和手段,喊过一阵口号,便悻悻而去。

毛主席曾称呼这些大军区司令为“各路诸侯”不无道理。父亲一道命令,四十名落难干部的子弟都穿上了军装,跳出“革命风暴”被保护在“红色保险箱”中。十几年后父亲去世,陶勇将军的儿子张小勇曾赶到父亲的灵柜前,扑通跪倒,连磕三个响头,磕得大地跟着发颤!他放声大哭,比我们这些亲生子女还要哭得惊心动魄。

我和小妹田小兵,也在这一年参了军,与陶勇将军的四个子女一道进入“红色保险箱”

父亲沉重地对我说:“我是希望你们考高中,考大学。可是现在的形势,看来是不可能了。到地方去,你们都要遭殃,所以还是参军吧。我是从士兵打上来的,你们也要从最底层干起。路要靠自己走,好自为之吧。”

就这样,我在大别山里的一二六医院当了一名护理员,每天挑水、送饭、拖地、倒便盆开始了我走上社会的独立生活。

一二六医院是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后方医院,根据“山、散、洞”的要求,建在大山里,有打入山体的地下坑道,可以安置上百个病床,坐落在六安县的响洪甸水库附近。

从这一天起,我的父亲开始了“武装割据”的生活。

一二六医院,对内叫医院,对外叫部队。父亲在医院内外确实部署了一批部队。

医院有四栋大楼,每栋楼之间有地道连通。父亲住第四栋楼的三层,正是我服务的那栋楼,正好领导决定由我来给父亲做护理员。

又气又累,父亲一到便生病了,却不肯休息,集合他的警卫班,亲自教练少林拳。“呀——嘿!”的发力声打破了医院的清幽宁静。

第二天我去看父亲时,那情景至今想来仍感到滑稽。上到二楼,医生护士们正在跳忠字舞。可是头上的楼板一个劲震响,搅得舞蹈始终跳不整齐。

不久,父亲便来到我们这个医院。不是“走麦城”而是早有计划的撤退。

那时,上级严令: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作为军人,父亲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能选择“撤退”的应急办法。

那天,父亲在南京ab大楼召开工作会议。这是原来苏联专家的办公楼。会前获悉,造反派要来冲击。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严令,是无法阻挡造反派冲击的。父亲事先布置了几辆吉普车,停在楼后小山上。那山种满桃树,固树得名叫做桃山。

会议开到半截,造反派果然赶来冲击。警卫只许伸脸不许伸手,怎么可能拦挡得住?造反派轻易冲进了大门。于是,父亲便指挥与会者从桃山撤出。

坐上吉普车,父亲半是恼怒,半是诙谐地骂道:“桃山、桃山,妈了个x的,逃娘的山里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