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夫与中共领袖
周恩来说:“他是毛主席推荐的。”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了“为江南死难者致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有名诗句,1月18日,周恩来感到还有很多人对“皖南事变”的真相弄不清楚,急需赶写一个彻底揭露国民党阴谋,将真相公诸于天下的传单。
叶剑英手指英夫:“还是你来,小雷,你来搞。”
又是一个不眠的通宵,一份六千余字的传单稿写出来——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周恩来阅后连称:“好好好。既有立场又有策略,揭了国民党底子,恰到好处。”周恩来在草稿上亲笔修改四处,立刻付印发出。传单在重庆引起轰动,为得一传单,有人竟出二百元!
半个钟头之内,侍从室打来两个电话,突然改变意图,大家为此又是一番议论和猜测,却到底没弄清其中之谜。
四十年后,蒋介石和叶剑英两位当事人都已去世,这个谜才解开。日本和台湾国民党联合出版的蒋总统秘录中,有蒋介石1940年3月7日所写日记。他在这天的日记中亲拟了一个对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的“训示”这是在叶剑英发言前拟定的,罗列了十八集团军五大“罪状”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作舆论准备。开会前,他吩咐侍从室给叶剑英打电话。不料,叶剑英会上一篇讲演,把他的计划全打乱了。一回家他便问侍从室电话打了没有?侍从室说刚打过。蒋介石罗列的五大“罪状”早已被叶剑英驳倒,还搞什么“训示”?搞不了“训示”还请什么容?
叶剑英不曾吃上蒋介石的请,却吃了董必武和博古几句夸赞。
董必武眯着笑眼,胡子在嘴角欢快地蠕动着说:“参座,这个这个,打了个大胜仗,叫做叶剑公舌战群儒。”
博古在一旁点头:“这叫大将出马,老将(蒋)亏输。”
这宣布太突兀、太急促,蒋介石虽然还是觉得丢了面子,不等侍从为他披上斗篷便拂袖而去。
一进周公馆的门,新四军参谋处长萧正岗便蹦了起来,喊着:“嘿,打了个大胜仗!”众人闻声涌来,将他围在中间急切询问。萧正岗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进行“实况转播”正讲到热烈处,电话铃响了。
是委员长侍从室打来的,找叶剑英。
叶剑英接过电话:“喂,我是叶剑英。”
“委员长请叶参谋长来吃晚饭,请不要外出,我们去车接。”
“七大”召开时,毛泽东提议把叶剑英选入中央委员会。毛泽东曾讲了这样一段意思的话:“叶在历史上有两大功劳:在草地上反对张国焘搞分裂,救了我的命,救了党的命。抗战时期,‘叶剑公舌战群儒’,获得了绝大多数同情,这就是大胜仗。他这篇发言,建议参加‘七大’的各战区负责人都看看。我说此人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讲了话,叶剑英自然就进了中央委员会。
但是,叶剑英从来不曾忘记这篇讲话稿是谁写的,以及这个人从哪里来的。
他向董必武、博古夸耀这位年轻参谋:“他是毛主席推荐来的,文章是他写的,功劳是他的。”
他向回到重庆的周恩来介绍:“英夫有水平,有能力,帮了我大忙。”
放下电话,大家议论纷纷,对这顿饭猜测一番。有说:“打不过就和”的,也有说“输了不服想再干一场”的。
“文对文,武对武;会要开,饭也要吃的哟。”叶剑英不失诙谐地说着,便刮胡子,换衣服,准备做委员长的座上客。
刚换好衣服,电话铃又响了。
还是侍从室打来的。
“叶参谋长吗?非常抱歉,蒋委员长今晚临时有急事,这次就不请了,改日再请叶参谋长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