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来!”太后说道:“昭君,我替你戴上。”
昭君跪下答说:“皇太后过于厚赐,昭君万不敢受。”
“你知书识礼,怎么有句话记不起来:‘长者赐,不敢辞’?”
“皇太后这么训示,昭君可真是受之有愧了!。”
“听说,”太皇换了个话题:“你的父母来了?”
“是!”“住在哪里?”
“住在驿馆。”
“皇后,”太后特意叮嘱:“你可记着点儿,该多多赏赐,也不枉他们路远迢迢,上京一趟。”
听这一说,昭君跪了下来“昭君代父母叩谢皇太后的恩典。”说着,磕下头去“起来,起来!还有赏,谢什么?”
“我想天气这么冷,昭君的身子又单薄,行期实在应该改一改。”
皇后一愕,不知太后何以忽发此言?细细一看,才从太后的眼色中领悟到是说说好听而已!于是踌躇着答说:“本来应该这么办,就怕已经通知了人家,而且已派了人来迎接了,似乎不便改期。”
“啊!”太后是被提醒了的神情:“再失一次信,确是不妥。昭君,只好委屈你了。”
到得此时,昭君才彻底了解太后的来意,原来是催她赶紧动身。当即答说:“昭君受恩深重,而况此行为国,怎谈得到委屈?”
“你真懂大道理!”太后非常满意:“女孩子像你这样的,真正少见!”
“这一来,”皇后笑道:“皇太后可真是不能不多赏了。”
“可以,可以!多赏!”太后说道:“今天,我另有赠行的东西!”她转脸看着皇后:“把那东西拿过来吧!”
于是皇后亲手取来一个小木箱,是用极坚硬的枣木所制,朱漆银光,亮滑如镜。揭开箱盖,里面还有一个活动的内盖。皆用蜀锦衬袂,华丽非凡。昭君出身富家,但这样精致讲究的首饰箱,也还是初见。
“这里面的首饰,是我年轻时候所用的。如今想用也没有当年那一头好头发来戴。昭君,给了你吧!”说着,太后亲自去揭开内盖。
一伸手之间,宝光外露,耀眼生花。玉簪牙笄之外,有一副金步摇,因为保存得法,光灿如昔。太后亲手提了起来,制作工细的一只金凤,垂着长长的珠络,是妇人最珍贵,非有相当身分不能佩戴的首饰。
“皇太后太夸奖了。”
“我倒不是当着你的面才夸奖。你问皇后,我常说,昭君性情语言,都是上上之选。模样儿更不必说。真可惜了,唉!”
“是的。皇太后提起你就夸奖。”
皇后是凑趣附出。太后那一声叹息,昭君却看出,并非做作。她说的“可惜”当然是觉得远嫁塞外,不是一头好姻缘!太后既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一旦从雁门折回是不是会替她庆幸,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欣喜呢?
这是个极费思考,也极值得去思考的一个疑问,眼前只能暂且抛开,回答太后跟皇后的夸赞:“昭君真是愧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