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凹树文集 > 高原的沉思

高原的沉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一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3个军和马步芳部1个军共4。4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轻重机枪960余挺、骡马1500余匹,解放了陕中广大地区,完全割裂了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各个歼灭两集团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时间,古老的陈仓大地,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腥风血雨,到处是震天动地、高原为之变色的呐喊和厮杀,是国共两党、敌我双方不共戴天的殊死较量,一场为争夺西北社稷的两大政治势力集团在拼命低博弈。这场较量不是以权势、财富、名誉、美色作赌注的,而是用生命与生命的较量作最终的赌注。战争壮烈、惨酷的场面,是局外人无法想象的,凭园内的文字纪录、雕塑、图片,也可见这场战争的无比残酷和惨烈。隆起的山头被夷为平地,结实的房屋连片地倒塌,一个个威武彪悍的男子汉的身躯瞬间倒下,仿佛夏季的麦子一样哗啦啦倒下一大片,寒光闪闪的刀刃滴着血在人群之中飞舞,声嘶力竭的喊杀之声震耳欲聋,悬挂的残缺的肢体仿佛柳絮一样到处都是,肝肠寸断的哭声此起彼伏,汩汩流血的渭河也在呜咽。

这是一场鬼神惊心、永彪史册、世人难忘的战役。这是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这座陵园就是为在这次战役当中壮烈牺牲的三千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在这场战役中,三千多名精壮壮的年轻战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永远地倒卧在了这片土地上,痛苦而沉重地闭上了那明亮活泼的双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这一页。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画上了休止符。如果没有这场可恶的战争,他们本是可以顺顺当当地穿过这五十多年的时光隧道活到今天,活到当下。我们今天的这些年轻的后人还可以看到他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和容颜。可是,一切都由于这场可恶的战争,他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走向永恒,走向历史的深处。

我的父亲生前曾告诉这样的往事:那就是他在西藏当兵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他还是新兵蛋子,不过十六七岁。在白云挨着天际的拉萨城头,一位解放军官员问他是哪里人,他说自己是陕西宝鸡扶风人。那个解放军战士顿时颇为感慨地给他说,你们县城就是我们部队解放的,当时为了攻打你们县城,我们团牺牲了不少战士。那个团长抚今思昔,感慨无限。妈妈在炕上连连声音沉痛地叹息道,哎,好悲惨啊。

在烟雨朦朦中,在周围天地一片宁静的氛围中,轻轻漫步在这芳草如茵的烈士墓地,掠过眼前如丝的细雨,透过一排排不到一尺高的低矮的烈士陵前窄小的石碑,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战争,可恶的战争!我永远诅咒的战争!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可恶的战争,按照正常的生活,这不到一尺的墓碑下的无数亡灵,这片陵园的九泉之下里面的许多人,他们的生命之河还会继续汩汩流淌,他们应当健旺地活到今天;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应当会沐浴在和谐社会的阳光下,鹤发童颜,无忧无虑,安度晚年;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就应该可以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眉眼生动和蔼可亲地和我们谈笑风生;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应该自自然然地颐养天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可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这场注定要发生的战争,这场冥冥之中注定在西府大地要有的一场血火之灾,把这么一批风华正茂地青年人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们永远见不到的陌生地方。他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二三十岁的黄金年龄,定格在永远的青年时代。烈士们,去得是那样匆匆,那样凝重。巍巍秦岭就在眼前,滔滔渭水就在脚下,你们可曾听到巍巍秦岭的深深呼唤,听到滔滔渭水的含泪呜咽。由此,我想到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残酷,人格的高尚,理想信念的伟大。一些人,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更多的人们的幸福,可以抛弃小我,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俗人看来是第一位的,是最最重要的。可是,在赤胆忠心的革命志士看来,却并不是压倒一切的。正如解放军战士在歌中唱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正如裴多芬所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的,革命志士就是为了正义自由幸福的生活才抛弃生命的。人是不能太自私的。同时我又想到,革命烈士们的这种为理想为事业的顽强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光照千秋永垂不朽的。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我们今天不曾意识到的宁静和平淡却是自由幸福的生活。于是,革命胜利了,全国解放了,烈士们的尸骨被带回到烈士陵,人民和战友含泪让这些英勇的孩... -->>

当时,我人民解放军的几个对手,都是等闲之辈,是非常凶悍狡猾的。他们是旧政权的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是誓死要与人民为敌的。他们曾经把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曾经使得解放军遭遇重挫,他们是中共领袖都不得小觑的恶狼和悍匪。

一代天骄、军事天才、红军统帅毛泽东,在西北战役前夕,曾经对身经百战、素以打硬仗打恶仗出名的中共第一猛将彭德怀发来电文:“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这是毛泽东心底对马步芳、马鸿逵的评价。“如二马只作小撤退则先打两马、后打胡宗南是正确的,但打两马比较打胡为费力;如两马作大的撤退,距胡部较远,就实行钳马打胡。”在人民解放军决战西北之际,人们可以感受到,从来往文电的字里行间,从毛泽东对麾下爱将的反复叮咛中,毛泽东流露出对“二马”的高度警觉和谨慎小心,因为红军是曾经在和二马的较量当中吃了大亏的。正可谓,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西北二马就是曾经狠狠地咬伤红军的毒蛇啊。

下面,我们仔细了解下当时我年轻的导致这支解放军铁流断流,这支红军雄鹰群体群体折翅的对手的仔细情况吧。

其中主要对手之一,就是那个胡宗南。此人并不是一些人误解的是个大傻瓜,是个蠢材。他虽然在延安保卫战以及其他和红军作战时有严重的失误和败绩,但是,他的业绩是不可否认的。不然,他就不会那么受宠,手握重兵,官位显赫。他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是名震一时的“西北王”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部一个最重要的军政派系。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余年,显赫一时,1949年退居台湾后,仍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则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就连资历很深的周恩来,也不得不认为胡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是黄埔系的一颗耀眼想明星,不可小觑。周客观而又略显悲伤无奈地说:“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反共战争的大部分战果是他取得的。”胡宗南的长期“剿共”是中共和人民的死对头,是不折不扣的顽敌。他长期与共军殊死搏杀,紧密尾随,寻机厮杀,使得红军伤亡很大,许多红军高级将领在于胡宗南的作战当中牺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勇的孩子们安息,国家和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而实际上,人民确实没有忘记他们。烈士陵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几经修建改观,越来越宽敞漂亮。当初参加这场战役的幸存者后来身居高位的不少将军们几次坐飞机坐火车亲临长兴烈士陵园,来吊唁昔日与自己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浴血牺牲的英雄的战友们,来亲自为昔日战友陵前培土植树种草,来感怀过去追思故友。将军们公务在身,来去匆匆,来一时也就感伤一时,然后就走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来的时机是越来越少了,然后是永远地离开,空留下英雄的亡灵独自在三秦大地上守望。

也许由于那一天阴郁的氛围感染了我,一路上不断变幻新奇阔大的野外苍茫景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情绪,我的新奇兴奋和感慨忧伤都是那么强烈。那一天先是阴霾重重,继而阴雨绵绵,路上稀闻人声,村庄静寂,田野萧疏,荒无人烟。西北望,丛岭巍巍,横亘眼前。宝成铁路乌黑笔直闪亮的铁轨一直延伸向看不见的远方,背街货运站堆积的黑色煤山更加重了凝重的色彩。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悲凉和忧伤,仿佛深秋的寒霜一样不知不觉地降落沾染在我的心头,仿佛不断上涨的潮水一样漫过我荒漠的心田。当年生龙活虎的青年,死者长已矣,幸存者已垂垂老矣,余日不多,所剩无几了。人生就这样匆匆。一晃已过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世道,人们汲汲于财富,浮躁不安,有几个人会想到来烈士陵园这么萧条寂寞阴森肃杀的地方凭吊先烈,感悟人生。

在陵园入口处的报栏上,我读到了当时一个在本省任职的来自河北的省委领导发表在省报上的回忆自己叔父的文章。那个领导自己的亲叔父曾经是西北野战军的营长,就牺牲在这解放大西北的扶眉战役之中,就埋葬在这个烈士陵园之中。那篇文章真实感人,写到叔父不少的生动具体的往事细节以及家人对叔父的无限缅怀和思念之情。我的心灵战栗不已。身居高位的省上领导,不是本地的,是外地来的,隔着遥远的路程,千山万水啊,他的叔叔,他的亲叔叔,很年轻的亲叔叔,就牺牲在这里,就在解放我家乡的这场战役里以身许国了。真是血浓于水啊。难怪,做为侄子的省委书记那么伤感啊。

让我摘录几段文字,我们细细品味下吧,只有从原汁原味的文字当中,我们才可以感受到作者心灵的震颤,感触到作者剧烈的心跳,我们才可以充分地理解这片土地,脚下这些低矮的砖石墓碑,曾经怎样牵动着多少人的心灵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曾经是寄托着多少人的追思啊。

解放军面对的另一个对手,则是西北本土的二马——马鸿逵,马步芳。西北二马,带有西北人的粗矿凶横,都是西北的土皇帝,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

马步芳,甘肃河州人,早年就混入军中供职,与蒋介石旧政权穿一条裤子,在旧政权军中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纵队司令、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由此可见此人的权势之煊赫。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40年,尤以马步芳最为残忍凶狠、荒淫横暴,人称“土皇帝”当年我英雄红军长征西进时候,孤苦的西路军,在荒凉的祁连山一带曾经遭遇马步芳,怎么厮杀也不能甩开这条恶狼,被惨杀无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天地为之变色,二万红军几乎全军覆没。马步芳和红军有不共戴天血海深仇。由此可见,这个匪徒的凶悍狡猾,实力雄厚可见一斑。此一役,使得马步芳非常骄傲,尾巴翘得高高的,也成为他吹嘘的资本。

二马之一马鸿逵,西北军阀“三马”之一,是个狡猾的枭雄,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马鸿逵非常狡猾虚伪,他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职务开始时候,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冠冕堂皇地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和规章制度,表面是关爱人民,亲民爱民,俨然一个好官,一个治理有方的地方大员,一个政绩赫然的诸侯,实则是阳奉阴违,愚弄人民。马鸿逵这个土匪头子、土皇帝,大军阀,他只爱权力和金钱。他最关心的是钱和权,日思夜想,绞尽脑汁。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这是他真正的信条,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处心积虑,所有活动表面上理直气壮,但是实际上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

这些企图竭力挽回败势和保住自己显赫的荣华富贵的没落王朝的上层精英国君大员们,在咸阳、西安地区碰得头破血流后,这些即将失势的旧贵被迫西撤转入防御。胡宗南以所属第18兵团部指挥自己军队分别占据巍巍高远黄土高原原下地区、渭河以北、渭河以南等广大地区,守备宝鸡,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秦岭北麓诸要隘。马步芳部配合位于一些要道以及险要地区。马鸿逵部两个军位于关中一些山区。胡宗南、“二马”两长期反共集团,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联合作战,阻止第一野战军西进和南下。

扶眉战役”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西进击溃敌90军后,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击溃敌247师,歼灭敌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