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奥斯汀文集 > 神经篇痛苦

神经篇痛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禅宗推崇“遇佛杀佛,逢祖杀祖”六亲不认的要将这满世界的恒河诸佛杀得只剩下他一个人,才能形成那“唯我独尊”的理想人格。所以,德山禅师呵佛骂祖的故事才风流了千古。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由于仗义执言,得罪了汉武帝,而把他处以腐刑,司马迁愤怒于这种屈辱,但他无力反抗,于是把这种深大的痛苦升华成为一种力量,而专心的著作,终于完成了中国空前的伟大史书,那就是中外闻名的史记。文天祥由于不向敌人投降,而被关在幽暗的牢中,写了他名震千古的正气歌。可见痛苦是磨练一个人,成为伟大人物的过程。世界上很多受痛苦人,不可能人人成为司民迁或是文天祥。但是痛苦是人进步的条件,也是磨练灵魂的火焰。没有受过痛苦的人,往往会疏忽了别人的痛苦。

大乘佛教以烦恼为菩提,亦即是以痛苦为菩提,为了达到阿修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正觉境界,禅师大德们不得不以同情的博爱视世间的永恒痛苦有如自己的痛苦。于是就有了:能忍受一切痛苦的人就不受一切的约束,能拥有一切痛苦的人,就拥有一切的自由。因为记得泰戈尔曾经说过:上帝最怕能够忍受痛苦的人。

一位宗教家这么说:在神的恩典下,所给我们的忧愁,对我们的生命,能发生多方面的有益帮助。忧愁展开了深不可测的灵魂奥秘,启发了我们经验中的潜在力量。忧愁是天主的犁耙,像掘土一样掘到灵魂的深处,使它多结果子。如果我们没有堕落过,我们就不需要忧愁,我们只需要神赐的喜乐,来开发我们的能力,可是在这个堕落的世界,我们就需要忧愁带领我们反省、痛悔、认识自己。所以忧愁常使我们思想得更深、更长久和更清醒。忧愁使我们想得更周到,不致于操之过急,以及深深体察我们的动机和目标。忧愁可以从我们的内心,启发天堂生活,使们愿意施展我们的力量,对天主和人类,作无穷的服务。

痛苦是人人都不喜欢的,但是人人都避免不了痛苦。除了天灾带来的痛苦,比如说地震、台风等,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而人祸方面带来的痛苦,则往往是人自己制造的,比如,发生在今年(2005年)我的家乡宁安沙兰的一起洪灾:死200人,失踪300人,基本上都是小学生。制造这些灾祸的起源,是人的骄傲、疏忽、自私、贪得无厌。大至国与国的战争,小至人跟人的争夺。人们破坏了自然的法则跟秩序与平衡,带来灾祸痛苦,这责任当然由人自己来负了。

话说回来,我们不可能要求世界上的人,都是那么守秩序,都是那么善良。因此人生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没有痛苦。不过痛苦对于人,并不都是有害的,有时候反对人是有益的。孟子曾经说过:痛苦是人的变化过程,人经过了这个过程,将成为善人,有道德的人与高尚的人。

曾有人说:我最大的痛苦是无人来分享我的快乐,而最大的快乐是来自对这种痛苦的理解。同时又宣称:上帝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人能分享他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他地位的象征。于是,就这样的自居为上帝,一个不在此列在成长中的上帝。这已很有释迦氏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味道,甚至比寒冰君的自谓“地狱之王”还狂妄一些。

我曾经希望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忧”的境界,也在失恋后告诉自己不要沉迷于爱情的喜怒哀乐,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但我发现这些对自己的要求都是虚幻的,一天不真正从精神上独立起来,一天不能超越现实的生存境况,一天不能以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忧愁和痛苦就会一天伴着我。看过平凡的世界,那里的主人公总能够在生活面前,赶起马车,吆喝着向前去。可我们这些精神意志上也是平凡的人呢?

作家毛志成眼中的“人间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痛苦;二苦是,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是,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他在你的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克认为:现代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甚至不快,是因为迷失和被淹没在各种目标中的结果。

请你每天早上花一点点时间,心平气和地问一下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这时你才会明白,大概不会是将来的名利和种种的担心,而是一种平静中的快乐与现实中的宁静。而你只要专注下来,一心一意,轻松地去做任何事,这时你才能变得比较快乐又富有成效,也不会被那么多的目标所淹没。因为你不再有什么负担和压力,你是清醒的。清醒的你,是在你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只有在自己的轨道运行的人,才不会受到外界的摆布。作为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这时更好的了。这时你的自我感觉一定是温暖,亲切的,对许多事物都是心存感激而又无比珍惜的。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你的正确,造化和幸福的所在。

一个人的意志与精神越独立,痛苦越少,本来,有价值的事物是永远可通读且不会真正失去的,失去的不过是运动与偶然,但自己手中永远是满着的。可以用平和欣赏目光看那些失去的和得不到的事物,也可以潇洒放弃而不产生对自己厌倦本性的渐愧。独立的精神,明晰的认知是人最可贵的。

庄子有言:出入六事,游乎九洲,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上帝拥有独一无二,无人能匹的痛苦和快乐,方能成为天地间的至尊,佛教禅宗推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