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以待天倾 > 第十一章冲阵

第十一章冲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太极道:“敌军已至,先生何以不战?”范文程手指坡下明军道:“来犯之敌,只是赵率教诱兵。他料我见其兵至,必会命南北两处伏兵杀出,断其后路。待我南北伏兵动时,他却猝然引所伏奇兵杀出。我南北伏兵不备,必为其所败。”皇太极道:“赵率教深通奇正之法,真乃将才!不知先生以何法应之?”范文程道:“我不与其诱兵交锋,其计已败,此股诱兵必然心怯溃退。待敌退时,急命岳托引兵逐之,赵率教定要引所伏精兵接应。那时再命我南北伏兵从其后翼兜上,合围之势已成。”又冲一将道:“你去告之豪格,令其引本部人马绕行向东,待敌败时,务要将其阻住。”那将领命,打马而去。

皇太极哈哈一笑道:“先生既有良谋,我无忧矣!”携范文程并步出帐。多铎忙拉着周四,与余将随后跟出。皇太极刚一出帐,两旁卫士已将一副金叶甲披在他身上,跟着牵来他所骑的千里嘶风马,扶着他跳上马背。皇太极手执金鞭,冲众将道:“点正黄旗人马两万,与我上东边高坡观阵。”说罢扬鞭打马,向营门驰去。两旁卫士各上战马,前呼后拥地护在左右。

只听得画角声响,大营内顷刻之间,已点齐人马两万,一时马队、步队、长枪队、短刀队、强弩队、藤牌队齐齐整装待命。片刻鼓角声起,六军齐发,浩浩荡荡望东面高坡奔去。

多铎见御营人马已动,忙向左右道:“我那匹乌龙兽可换了金鞍?”一名健卒答应一声,将乌龙兽牵到多铎面前。多铎见战马配过新鞍后,格外的精神,喜道:“四哥,我二人同乘这匹马,一会儿便能赶上汗兄。”与周四携手跳上马背,箭打地一般,向东追来。

二人性急马快,转眼间追上御营大军。周四见人马行进虽快,却是整饬不乱,数万之众只发出马蹄踏地与兵器碰击之声,人人脸上均露出悍然之色,仿佛兵戈到处,天地亦能崩摧,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心惊肉跳地想:“我若真陷进这等狼虎军中,哪还能逃得性命?”想到自己适才竟敢冲犯大汗,直惊出一身冷汗。

多铎见皇太极等数十骑已立马东坡之上,忙又挥了几鞭。乌龙兽吃痛,嘶吼一声,风驰电掣般冲上坡来。皇太极瞥了一眼,见是他二人来在身旁,便不再理会,手指前面一片开阔的平野,与范文程又说了起来。一会光景,上百员军中悍将也都上得高坡,立马于皇太极左近。

那少年见皇太极并无怪责之意,忙道:“汗兄要是不恼,我便让他随在身边如何?”皇太极点头道:“此子颇有些勇力,随在你身边,上阵冲杀时,或可保你周全。”又冲周四道:“多铎乃我最幼的兄弟,你若能尽心随侍他左右,保你一世荣华。”那少年见他应允,眼珠转了几转道:“汗兄说要保他一世荣华,便该先赐他些东西才好。”

皇太极见他目光闪烁,知他必是要趁机索些贵重之物,笑道:“赐他何物才好?”那少年指着身旁大汉道:“我要九哥将那匹乌龙兽赏给他。”那大汉听了,露出不舍之意,口中道:“这”那少年拽住他衣襟道:“好九哥,我已答应了他。你可不能不舍!”那大汉笑道:“都是父汗将你宠坏了。”那少年嘟哝道:“当年父汗的飞云驹,我也曾要来骑过。你这乌龙兽,我便要不得么?”又拽住那大汉袍襟,不住地央求。

原来这少年乃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多铎。努尔哈赤戎马一生,老来得子,自是格外宠爱,故在多铎几岁时,便封他为贝勒,与诸王公大臣同列。皇太极登基之后,更将镶蓝旗也交给他统领。多铎幼时即尊宠无比,行事上不免任性,此番既认定了要那匹乌龙兽,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与那大汉缠个没完没了。

那大汉本是努尔哈赤第九子多尔衮,与多铎又是一母所生,素日对幼弟便格外喜爱,眼见推托不过,只得道:“恩公既是喜爱,我相赠便是。”多铎喜不自胜,拉住周四道:“一会儿去我营中,你若见了喜欢的东西,我也一并送给你。”

几人说话之时,帐外众将已纷纷走了进来。有几人从周四身边走过,仍有恨恨之意。多铎见众人面色不善,拉周四站到一边,悄声道:“你适才打了阿济格,他旗下几将定然怨恨于你。”周四抬起头来,见迎面几人正恶狠狠望向自己,慌忙低下头道:“那可如何是好?”多铎低声笑道:“等大军开仗之时,你只须显些手段,他们见了你武艺,便不敢将你怎样了。”周四点了点头,又轻声道:“皇上真的不会怪我么?”多铎笑道:“我汗兄胸装雄兵百万,岂能计较那些小事。”周四“哦”了一声,不再言语,心中却想:“这个皇上宽容大度,确非常人可及。”

周四坐在马上,向东面坡下望去,见距此百余丈远,已有数万人马一字排开,看军中旗号,知是岳托所率的镶白旗兵将。侧目眺望,只见南北两面山坳之中,隐隐有旌旗晃动,暗想:“两面山坳中,必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伏兵无疑。怎地他几旗人马,来得如此之快?”纵目向东望去,只见正东面三四里远,有一队人马正缓缓向前逼来,心中纳闷:“这支人马想必是赵率教所率的山海关精兵。只是他如此轻率入围,岂不要全军尽没?”他虽不懂军中冲阵之法,但见四下里满洲兵以逸待劳,已有合围之势,不禁佩服那位范先生确是料事如神。

却听皇太极朗声道:“赵率教临阵轻动,犯了兵家之忌。他欲以区区几万人马,与我决战,岂非螳臂挡车?”范文程道:“汗王看明廷人马,可有多少?”皇太极笑道:“先生适才说他率兵多不过五万,我看只有三万之众。”范文程笑道:“臣料敌不明,让汗王见笑了。依臣看来,赵率教所统人马,足有七八万之多。”皇太极惊道:“何以见得?”范文程道:“赵率教非是庸将,如何看不出我南北两面早有伏兵?他随袁崇焕多年,最善攻坚待援之法。臣料他迎面而来之敌是虚,乘我无备,击我南北伏兵是实。”

皇太极疑道:“莫非他早在南北两面设下伏兵?”范文程轻叹一声道:“臣千算万算,只未算到赵率教竟然弃山海关不顾,几倾巢而至。”皇太极道:“若此当如何应之?”范文程思忖片刻,又露出笑容道:“少顷交战,臣自有妙策败之。”二人说话之时,正黄旗两万人马已列队高坡之上。范文程见了,微微点头,似有成竹在胸。

便在这时,明军三万人马已逼到数百丈远近。但见尘土飞扬,卷起腾腾杀气,人喊马嘶,直似海立山奔,气势极是逼人。

坡下镶白旗传令官飞马上坡道:“敌军已至,可否迎战?”皇太极望向范文程道:“先生看”范文程道:“传令岳托,不见山上令旗招动,不得擅自迎战。敌若攻时,只以硬弩阻之。”传令官领命,打马扬尘而去。众将皆不明其意,但素知这位范先生算无遗策,均不便多问。

便在这时,忽见帐外急匆匆奔入一人,跪地道:“启禀大汗,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统兵数万,已到遵化东北三屯营处。”皇太极面色一变,追问道:“袁崇焕可随队前来?”那人道:“不曾见袁字旗号。”皇太极神色稍缓,向一人谦声道:“范先生看赵率教此来,意欲何为?”那人上前几步,躬身道:“依臣之见,赵率教此来,必是要阻我大军进逼明都。”

周四见此人四十多岁年纪,相貌儒雅,一副胸有成竹之态,心想:“此人是谁?怎么皇上与他说话也这般恭敬?”他却不知,这说话之人,便是满洲军中足智多谋的范文程范先生。此公据言为宋朝大儒范仲淹之后,年轻时因感太祖知遇之恩,尽心效力马前,扶佐爱新觉罗氏建业立国,功勋可谓卓著。太祖生前,亦礼敬三分,多承教诲。太宗即位后,更是倚为股肱,朝夕不离。

周四正自狐疑,却听皇太极道:“赵率教乃袁崇焕手下名将,前番在锦州时,便与他见过几阵,确是勇略过人。”范文程笑道:“赵率教虽是勇武,却不足虑。此番前来,更犯了兵家之忌。”皇太极道:“愿闻其详。”范文程道:“他此次前来,必是得了明廷飞檄,命其入援京畿。他挥兵至此,定要匆忙与我交战,意欲拖住我大军前行,好让明廷各路人马有暇会集京师,此其一也。”皇太极点头道:“那第二呢?”范文程捻须道:“山海关守关兵将不过十万,赵率教领命勤王,料不敢倾巢而出。臣料他所携兵马多不过五六万,以寡敌众,兵家之忌。”

皇大极喜道:“先生所言不差。那第三呢?”范文程笑道:“赵率教乃愚忠之人,奉檄出兵,必昼夜驱驰。山海关距此数百里,他便至此,亦已是疲惫之旅,不足为虑了。汗王只需派二旗人马,从左右两翼攻之,余旗静待合围,不出半日,其必全军覆没。”

皇太极大喜,吩咐众将道:“岳托引镶白旗精兵二万,与敌正面交锋。多尔衮、济尔哈朗各率正红、正蓝两旗人马二万,从南北两面将敌围在垓心。豪格引镶红旗一万人马,为众军策应,防敌突围。”众将领命,各自出帐整点本旗人马去了。皇太极见众将去了大半,冲范文程笑道:“先生与我登高下望,看赵率教如何敌我四旗强兵。”范文程沉思道:“赵率教不足挂齿,臣只怕不日袁崇焕便要到了。”皇太极神色骤变,问道:“此人若来,如何是好?”范文程道:“为今之计,宜早取明都。”皇太极忧虑道:“只怕明都未克,其人已至。”范文程沉吟片刻,展眉道:“袁崇焕若来,臣自有妙计除他。”皇太极道:“不知先生有何良策?”范文程微微一笑道:“时机未到,恕臣暂不相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