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我本将心向明月
最重要的是,这笔财富不能放入公中,因为这样:来,柳氏会知道,柳氏知道、皇太后很快就会知道,皇太后知道皇帝焉能不晓,于是它们被放到外公名下,成为兄弟俩的私房钱。
想起那事儿,齐穆韧忍不住扬起眉头,一脸骄傲。
阿观弄不明白,办法是她想出来的,他在得意个什么劲儿?不过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方张开口,声音还没出喉咙,他又抢快一步说话。
“听穆笙说,你不大会烧窑。”
于是事情一传二传,传到最后变成皇帝早知陆王为人贪婪,于是“运筹帷幄”给他一个教训,好教京城权贵、文武百官有所警惕。
瞧,皇帝竟为了百姓对自己人下手,那是何等高贵的情操。
说穿了,皇帝不是不气恼,就算事后处理圆满、百姓赞扬,毕竟有损皇家颜面,皇帝怨齐穆韧早知此事,为何不在事发之前上奏表?
齐穆韧跪地请罪,言明:陆王是朝廷重臣又是族中长辈,在没有足够证据下,怎敢心生怀疑,自己不过是见百姓无米可食,怕引发动乱,情急之下,才会以庄园米粮应急。
如此一来,皇帝就算再不满,也不能否认齐穆韧品性高尚,一心为朝廷,不图私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得不”将自家庄园所产之米以平价卖出,让平民百姓解了燃眉之急。
陆王暗地笑他傻气,不懂得忖度时势大赚一笔,也不相信齐穆韧的庄园有多少米可以供应。
可日子一天天过,他脸色越来越难看,齐穆韧的米竟然货源不断,足供全城百姓熬过荒年,直到他发现失算时,京城勋贵贱民富己的谣言已经四下流传。
皇上为此龙颜震怒,派钦差大人彻查此案,这并不难查,随便一问就可以找出数百个人证,证明陆王家族经营的米铺,一斗米要卖到九十文,而打开陆王府的库仓,里面的米是平日囤量的数十倍,再加上陆王私派兵丁阻碍米商入京时,曾经打死不服商民十数人
此事让齐穆韧得到四个好处。
一:皇贵妃怀疑,齐穆韧与大皇子、二皇子离心,或许可以不必急着对付靖王府。
二:既然作主此事的是皇帝,陆王及二皇子自然怪不到他头上。
三:他在百姓面前博得好名声,冷面王爷竟有热心肠的一面。
四:这是让齐穆笙最满意的一点,低价购粮、平价卖出,已经赚过一手,事后又平白无故得了陆王仓库里的米粮,让他赚了个钵满盆溢。
证据确凿,陆王削爵夺职,虽未入狱流放,但仕途荣耀就此到了尽头。
皇上下令,将陆王所囤之粮转给靖王,以平靖王爷损失。
此讯传出,京城扬声高贺,一时间,那些与陆王一起囤粮的商铺变成过街老鼠,生意一落千丈,而原本没有经营粮铺的齐穆韧把皇帝的赏赐交给穆笙,穆笙私下购进二十几间铺子,开始卖米。
靖王爷福民爱民的义行传遍京城各地,但齐穆韧并不居功,他将此事归到皇帝身上。
因为阿观说得对,他的确惹不起这位陆王,陆王是皇帝的堂兄,牵丝攀藤的他好歹要唤对方一声伯父,虽然陆王已降为平民,但手上的人脉依然很广,最重要的是,他是站在二皇子齐宥家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