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洋彼岸
最新全本:、、、、、、、、、、
“一切拜托了。您非常清楚我对您的信任和倚重。”蒋说着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
“放心吧,尼古拉,我对您的支持和忠诚仍然像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一样。”
“谢谢您,巴维尔?德米特里耶维奇?菲京。”
两个小时后,一架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客机飞离台北国际机场的跑道。机上搭载着两位特殊的乘客,也搭载着半个世纪前一个半志昂扬的青年的希望和问候。
当巴维尔?菲京带着老友的希望和心腹到达莫斯科时,街头人们欢庆远东击溃韩**队侵略的热潮还没平静。菲京在求见罗曼诺夫的路途上,惊异地发现,一架架来自中国周边的外交专机正陆续到达。
“你就收起这一套吧。没有美国,党国的光复大业照样可以获得成功!”蒋信誓旦旦,然后拂袖离开会客厅。
赫伯悻悻离开了总统府。
凯迪拉克轿车沿着凯兰格兰大道急驰而去,美国在台湾协会接管了所有事务。
蒋经国并没有回到卧室,而是到了总统办公室。
一位老朋友已经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他远比其所等之人老态龙钟,但神情却十分活跃,眼睛放射出斯拉夫人特有的豪爽与激情。
朝鲜的、越南的,阿富汗的,还有印度的。
地球仪前,罗曼诺夫向政治局的同志们伸出了肥短的五指
当朝鲜发起“山河”作战后,罗曼诺夫突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形势。对于崛起的中国,他突然有了进一步的大战略。
“我以前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对中国的战略。”他大声地说,“但是现在,在解决美国人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我们的努力下,印度已经拒绝了美国人结盟的请求,而被美国抛弃的台湾,也准备倒向我们。”
他说着,便将五根手指攥到一起。“用中国话讲,这叫‘五指擒龙’!”
“尼古拉。”老人兴奋地叫道,尽管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老朋友了,“尼古老?弗拉基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您好。”(注:有的史料译为“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
“巴维尔,看来你说得很对,美国人是靠不住的。”蒋操着流利的俄语说,“我需要您回到莫斯科,我派一个心腹与您同去。请您争取见到罗曼诺夫。”
“好,我马上准备动身。”老人站起来十分激动,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我当年的提议是十分正确的,中苏两国瓜分欧亚大陆,可是令尊却倒向美国。那不过是孤悬在大洋之中的一个大岛。”
“现在的形势下,我不敢妄论什么‘谋大洲’。”
“我明白,尼古拉。你们需要寻找一股新的力量来弥补美国佬的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