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尘一文集 > 失魂记

失魂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冯原来就是鼓书艺人,来到小厂后,由于革命宣传及文艺表演的需要,常响应和配合,艺非但没生疏,还愈加纯熟了,很多新段子都是即兴创作,自编自编者按 小说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叙述朴实,感情真挚。同时作者对生活感悟很深,感觉到别人没有感觉到的东西,表达出别人感觉到却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容演,是小厂的“秀才”后来文艺演出都让他当高参、出点子。我父亲说他“设计师”就是这个理。

这一次,又不知是什么大的革命宣传活动,要排个节目参加街道办的文艺大调演。

我母亲因参加合唱演出,有人正给她化妆,往脸上扑腮红。我父亲走过去,笑着说,你行不行?

我母亲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行?不行你来唱。

买菜油或豆油,也在这店里,也需油票、钱,也是一个出油的机器,用自带的油瓶接着。父亲在家里的柜子里攒着许多油瓶,有的有油,有的空着,瓶子上有父亲贴的标签,记着打油时间,便于掌握存放和食用。每次倒出油,父亲用嘴在瓶口上舔舔。

我最喜欢同父亲买煤,可以向煤店借到手推车。我帮着父亲将一车蜂窝煤推回家,一路上推推爬爬,觉得好玩。在厨房的角落将煤码好,再将手推车及煤筐还去。

各种物质都匮乏,一应生活品每月都有定量。买什么,都是先票后钱,各种票券少不得。在父母的打理下,用法得度,我不曾冻着饿着。

到后来,物质渐渐的多了些,街上也有水果卖了,父亲就买些水果回家。好的贵的买得少,倒是专买那“削价”的回来,也耐得烦,用小刀剔除烂眼,削了皮吃,倒觉得跟好的是一样的。

母亲上班后,父亲要有空闲,也常去那厂里走走。而我直到念书上学,每天放学,也必去母亲厂里,在那厂里玩耍一阵,等待母亲一同回家。有时一家人便在那里会合。

这地方有十栋宿舍楼,都不高,两层。从中间的楼道上去是条横向的走廊,往左往右两个方向可转。楼梯和楼上的地面是木头的,走上去噔噔地响。走廊两侧就是房间,每扇门里面是总共才十多平米的套房,一大一小两间。

这种房子大概是苏联人设计的,要考虑保暖和经济适用,设计得很狭窄,也不怎么通透。在寒冷季节当然是好的,不会感到太冷。照搬到“火炉”城市,则明显不合时宜,每到夏天,就热气蒸腾,汗水岑岑而下。

我们家就在临街的那栋,在二楼,推窗可以看到粮道街的景象。在这里,除了童年的那些忧伤,也有不少的快乐。

要说房子真像火柴盒差不多,外间是我祖母的木板床还有饭桌,里间是我和父母共同的一张床。

五金厂斜对着有个“红旗餐馆”父亲偶尔会带我和母亲去“上馆子”也就是打打鸭祭的意思。那餐馆没什么特别的,最常见的荤腥是“烧元子”和“爆京片”四毛钱一份,我们觉得那就是“美味佳肴”工资都很低,也不作兴积攒,勉强够用就是了。

那天父亲去看母亲,诧异五金厂不闻机器之声。原来都歇了活儿,在搞文艺排练。老冯听见是我父亲,说,老宁,来给老婆加油来啦?

我父亲说,我来给你加油,你是名角,又是设计师。

老冯笑道,你笑我,我这糟老头,丑角还差不多。

我父亲说,不管你名角丑角,今天我在这里,你要给我来一段大鼓!

我那时喜欢躺在父亲和母亲之间,一种分外强烈的温暖气息,一股幸福的滋味,在心头流转回环。父亲愉快地用手敲击里侧的板壁,咚咚地响。父亲逗我说,咚咚来啦。我也跟着疯,咚咚来啦。开心大笑。

那房子也不是全无好处。因为空间高,可以在头顶搭个“案楼”父亲在“案楼”上放着铺盖卷,预备家里来客人应急。还有父亲的木箱在上面,放着父亲的书和笔记本之类。我时常从梯子爬上去,翻看父亲的书籍和笔记。书是“毛选”、“语录”占了大半,笔记本是有红岩小说的插图,还有父亲的记事,记着早年工作、生活事情种种,勾起我的兴趣。那“案楼”曾像个“儿童乐园”

粮道街的名字,因清朝设粮道署而得名。事实上这条街的确充满柴米油盐的气息,从这条街由东向西,粮油店、煤店、菜场、布匹店、杂货店依次排开,走几百步就是一座,相替出现。我们的一应日常吃用,都在这条街上。

我父亲上街购买这些必需品时,常喜欢带我同往。

买米需自带布袋子,装四、五十斤。来到米店,递上米票、钱,布袋子在机器下面出口接着,售货员先从头上的米仓里泄米到机器里,称好重,然后用手压下出米的机关,米顷泄而出。我和父亲一起接住,米沙沙地响,米香扑鼻而来,我和父亲相视而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