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尘一文集 > 失魂记

失魂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母亲居乡下时,也喂过鸡,因此倒有些经验。那鸡是否吃饱,是否有蛋,捉来一摸就知。我那时上到中学,在家也做些事情,找出家里废的木料,将阳台围栏的空隙封闭住。这些家禽在狭窄的空间里长大,成为习惯,只在阳台上来去,并不往高处乱飞。可恼一次楼上飞上来一只皮球,惊飞了一只鸡,我急忙往阳台下去找,哪里找得到。为此懊恼了一阵。

我父亲没文化,却对文艺的东西有兴趣,喜欢戏,喜欢电影。父亲当然更爱着这个家,看戏看电影时常带上母亲和我。

初时,我母亲说,我也看不见,我去白浪费钱。

我父亲答,你这说的。你看不见,不能耳朵去听么?

刘铁元火起来像要吃人。刘铁元说再不好好表现,他就要裁换人,虽说这个车间不是什么金窝银窝,你不干还是有人来干。

再过数天,是宁夏外公的百岁寿辰,也是一桩大事情。

几个儿女都很重视。老二何锦霞、老三何锦春都从外地匆匆赶来。何锦秋排行最小,他和老人一起住,这件事顺理成章该他牵头并组织。至于宁夏的母亲何锦云,是老大。可是她的情况这样,这些老弟老妹也很挂心,希望在庆寿会上看到她的样子。

我年少之时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总是难忘。那些日子在平淡和不经意里悄悄流逝,如今想起,竟然品味出淡淡的幸福的感觉,然后愈来愈觉得强烈,像有什么东西袭来,整个心便不由得痛彻起来

推来推去也算了,只宁老太这一句,把宁夏说得不是滋味起来。

尽管他们经济不好,不是偶尔尽下孝道,比如煨宁老太素爱的排骨藕汤。宁老太喝时嘴吧嗒吧嗒,很夸张的吃相。

其实他并不需要背着丁冬,丁冬也支持他尽孝。只母亲心病真重。

更不是滋味的是,夫妇俩偶尔都外出,回来一看,发现柜子被动过,零食被动过,厨房放着的新鲜萝卜,也有啃过的齿印。见此情景,宁夏想哭,却哭不出。

人一老成馋嘴鬼喽。母亲甚至絮出这样的话。

父亲单位调济住房后,一家人搬到了民主路东段。仍是住着二楼,仍是套房两间。面积略微的大了点,又有间小小的独用厨房。最高兴的,是有个两、三平米的水泥围栏阳台,阳台外面,就是民主路。那红砖楼房因门窗架构都是铁做的,雅号叫“钢门钢窗”

这时市面的商品已渐丰富,有了家具店。我母亲在家里拿主意,家里陆续添置了大衣柜、折叠饭桌。一家子高高兴兴去逛司门口,逛“有货商店”、“红旗绸布店”在“同兴楼”吃饭,完了就去家具店选家具。后来,家里还添了大桥牌缝纫机、长江牌收音机和五羊牌自行车。

编者按 小说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叙述朴实,感情真挚。同时作者对生活感悟很深,感觉到别人没有感觉到的东西,表达出别人感觉到却不能表达出来的内容缝纫机因为紧俏,是托何锦秋设法买的。虽用得少,但外公会做缝纫,过来后,会帮我们做做衣服。自行车是父亲跟我到司门口买的。为了学会骑车,父亲还费了很大的劲。自行车是父亲的最爱,以后不仅能驮人,还能驮米、驮菜。收音机是母亲的最爱了,那以后,除了父亲给她讲些外面的事情,也能通过收音机知道很多事情。收音机里常有歌曲和戏剧,带来很大的乐趣。

家里也养些花草。我在外面园圃里看到太阳菊,很喜欢,央母亲买回家。浇水施肥成了母亲的事情。母亲养花没经验,听说洗鱼的腥水可作肥,很高兴。母亲对我说,太阳菊,那一定是金黄色的了。我真疑惑她能够看见。

不大的阳台也派了大用场。父亲从外买回七、八只雏鸡,一家人好不喜欢,放在阳台上喂养。先是撒些碾碎的米,后是剩的米饭。小鸡一只只都养得大了。再后来居然可生蛋,隔天可拣到鸡蛋。更欢喜的是,有只母鸡居然孵了一窝小鸡。它们带给这个家许多的快乐。

宁夏不是没孝心,不是不尽孝,可是,种种努力却遭遇无形的不可抗力,付之东流。他内心实在倍受煎熬。

宁夏将母亲的反常事情在电话里说给何锦秋听,何锦秋只是不信,嘿嘿地笑。宁夏听来这就是冷笑。在何锦秋心里,老姐虽然眼盲,但记忆力超强,心思聪敏,不是儿子歪曲,绝不会有这些事。

宁夏很后悔打这个电话。心里的苦闷,本想找个人来说,何锦秋原是最值得倾吐的人,但事实不是这样。何锦秋不喜欢他,一方面是他言短心闷,一方面是他庸禄无所为。而宁夏便也觉得何锦秋势利,自以为有些小聪明,赚了些臭钱就了不起,其实就是小商贩、小市民的势利。至于几次替宁家办事,那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心里未尝没有牢骚,及至听到宁夏离家,生恐会把负担甩给他。

在家的诸多烦心事还未了,厂内的烦心事又来。

刘铁元对宁夏大发脾气。刘铁元大发脾气是因为厂长对他大发脾气。经济指标没有完成,流动红旗落选,刘铁元的脸上颇不光彩。他把这一切归咎于下属的不努力,炮头自然而然又对准宁夏:我瞅你整天焉不拉瘩,心里想啥哩?就不能想想工作?干不好工作自己吃啥,家里吃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