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电脑作斗争的子里
心烦意乱的时候,请儿子来帮忙。他将旧电脑音箱将电源固定。总算将课备好了。
如果灵感来了,就写写东西。
见闻也罢,感受也罢,杂谈也罢,只要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宣泄心中情绪的渠道就行。
有时有了兴致,去拍一些照片,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册,高兴的时候,与家人一同欣赏,远方的亲人想我们了,就将网站发过去,看看我们的相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将我们的生活全看到了,亲人们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日子就这样的过去了。
电脑与生活已经息息相关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
没有电脑的日子,是紧坏的日子,也是最好的日子。
当电脑能帮助我解决难题时,就想电脑是助手;可是有时在电脑上畅游许多事情耽搁了就想电脑是魔鬼。
与电脑相伴已经近10年了。从最初学开机关机、五笔练字、到幻灯制作再到现在的在网上天马行空乱点一气,似乎网络在生活中已经占了很大的份量。
要资料,上网查;想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了什么大事,上网;想看新书又囊中羞涩时或者来不及去书店,上读书网;在湖南的时候用得不是太多,家里的电脑一般用来处理文档,到2000年,办公室里每人配备一台台式电脑,大家都高兴,于是在网上玩牌的,玩麻将的,看录相的与电影的,有的还悄悄地看一些带色情的花边故事与新闻或者影视,慢慢发展到用来上qq,用e-mail,再到后来,处理数据和查找资料。如果要上课将做好的课件往网上邻居里一放,再到公用电教室上电教课。再过一段时间,教室里也安放了电脑了,不要再去公用电教室了,电脑几乎天天用,节节用了。
那时同事之间最新鲜的问候语就是你上网了没有。
可是电脑却在去年六月开始越来越不好使了。
它似乎在怪我用得太多,不想再陪我度过那一个个漫漫长夜了。
可是暑假里要去讲学,得做好准备。
借来了同事的插头,可是在查资料的时候又感染上了病毒。结果讲稿还没有全写好,它就彻底瘫痪了。
讲稿没有写好,课件没有做好,急得人上蹿下跳,没有办法,只好电话请电脑老师重新组装,并杀了毒,将电源接好后,再紧紧地用东西固定电源,勉强能用了。可是一移动,电源又不行了。
学生问老师:“您加我了没有。”但加上后,跳跃着的头像全变成了黑白的了。
到了南方后,全部网络化了,一切的工作全与网络联系。电脑也由台式的变成了手提的了。
到南方的最初的那段日子,没有家,没有活动的空间,也没有去处,于是上网便成了生活中的调味品。
与旧日同事联系,用qq或者e-mail。
下班了,天黑了,不想走也无处可走的时候,关掉不想要的网站,打开qq游戏,一边玩牌,一边听歌,以消磨时光。对家牌技好,与他聊聊天,打得不好,先狠狠地批他一顿,然后让他滚蛋,要不自己对对家发几个生气或者教训的头像过去,再头也不回再寻找新的伙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