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组建戏班
早早的都订下了包间,没有订到的也在散座包一张前排的桌子,第一场竟然因为有人订不到位子来找洪班主要座的官员,洪班主哪里敢得罪啊,连忙点头哈腰亲自给添加了座位,上了茶果。
华灯初上,一声锣响,《沈园遗梦》正式开场,彩静也加入了乐队伴奏,因为是第一场,小英的琵琶还不能达到伴奏的程度,彩静决定自己来弹,主要也是想察看观众的反应如何?
一直用幕布罩着的戏台里响起了清灵玉脆的琵琶声,让吵闹的茶楼里静下来了,鼓板响起,幕后讲述故事起因的连生,那充满了磁『性』男声回响在茶楼的空间中,幕布也虽着连生的声音徐徐的拉开了。
一支巨大的疏梅图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令所有人的眼前为之一亮。
这里不愧是镜像大际最繁华的都市了,古都城门气势宏伟,上百米宽的护城河绕环着洛阳城,还没进城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繁华了,城外的各式茶摊果舍数不盛数。
说到洛阳就让彩静想起了洛阳牡丹来,在现代她没去过洛阳,所以一心想看看这异时空古代的洛阳是怎样的繁华。
洪家班看样子在这里很受欢迎,刚进城就有好几家大客栈来接他们,彩静建议找一家能提供他们排练厅的客栈住,最后一家名叫宏升客栈的抢到了他们。像洪家班这么大的团体,就算住店费便宜可合算呐,他们人多住的时间又长,而且还能为自己招来客人,当然要竞争了。
有了排练场,洪家班的人分头行事,挑进剧团的人就留在店里参加排练,其它的人摆摊卖艺各干各的去了。
彩静为了能让戏早日上演,她没有出去寻找李信,把心思全用到排练上,一天除了吃三餐睡两个多时辰外,其它的时间全部都在排练,皇天不负有心人,苦战二十天后,《沈园遗梦》终于要上演了。
第九十七章 组建戏班
云娘把要排整本戏告诉了洪班主,洪班主当然高兴了,他没想到这个冷公子竟然还会写戏文,这可真是太好了,洪家班往后可不用愁没戏可唱了。
当然是尽全力的支持了,挑选人员分角『色』,其它人听说有新戏可演,都争相来看,热闹极了他们在小镇上停了三天,把一切的事都分工明确,这才边赶路边学戏。
在这期间,彩静发现这洪家班里可是藏龙卧虎之地,班里有一对卖唱的父女,父亲陈师父拉的一手好胡琴,他可是个音律行家,彩静把越剧的曲调唱给他听,听了几遍陈师父就把曲谱写出来,不到十天,一本《沈园遗梦》便新鲜出炉了,唱腔方面,彩静把自己所会的全部说给他们听,有些彩静记不起来的唱段,原来洪家班教戏的师父根据越剧和莲花落原有的唱腔接合起来,把彩静记不起来的唱腔用莲花落的曲调来弥补上,终于把唱腔都定好了,各自学唱各自的,咿咿呀呀的唱一路,彩静可是不无聊了,忙的不亦乐乎。
最头痛的是,这莲花落子没有伴奏,他们只是合声伴唱,最多用个板鼓,彩静问了问戏班里谁有乐器,就是陈师父的一把胡琴和卖艺的武师父的一只唢呐,彩静想着这可不回到越剧最原始的时期了,彩静想着要是自己的琵琶在就好了,云娘这才想起自己很久没弹的古琴来。
彩静命人写了大海报,提前十天就贴遍了洛阳城的大小街道,听从了彩静的建议,洪班主包租宏升客栈开的大茶楼,彩静亲自设计戏台,背景洪班主请了京城的画师照彩静的要求画了几幅,出将入相的门帘都是她画好图样请人绣的,为了让音乐更加好听,彩静又请洪班主添置了琵琶,她选中了小英学琵琶。
彩静说服洪班主拿出一笔钱来,重新做了戏服,这次是洪家班可是下了大价钱的,她要让洪家班一炮打响,让云娘红遍洛阳。
十月初八,洪家班在洛阳的宏升茶楼正式上演莲花落子剧《沈无遗梦》,大家一听会问为什么不叫越剧啊?那是洪班主把轩辕国听了这个剧名,说他是越海国的『奸』细,所以只能叫莲花落子剧。
初更时分,宏升客栈外就人来人往,这十天的宣传工作可没白做。
来的都是达官贵人,他们听说洪家班有新戏上演,而且还是整本的大戏,最新鲜的是这戏是放在茶楼里演,这正对官老爷们的身份,以往野台子戏都是『露』天场子,这里老爷们岂会做这种有**份的事呢。
彩静请陈师父给武师父教曲了,唢呐配胡琴这样的伴奏在镜像大陆上算头一份了。
加上他们原本就有的打击乐器,组成一个六人伴奏队,云娘要唱戏,古琴得另找人弹了,陈师父的侄子小虎子跟陈师父学过拉胡琴,也识得一些琴谱,学起古琴应该不费事的,彩静就亲自教他学古琴,这小子还真行,每天刻苦练习,半个月下来就弹的有模有样了,各种指法也很娴熟了,彩静就让他跟陈师父一起排练去戏中的乐曲,这样专门真对这些曲子练习,他会上手的更快些。
简单的唱段加上独有的伴奏,以表演和对白为主,一个月下来,他们的唱腔戏词已经全部记熟了,只要编排舞台动作和人物对戏就成了,这一切彩静都让戏班原来的竺师父指挥,自己从旁指点就好,因为自己终究是要离开戏班的,还是让他们自己有个导演比较好。
彩静把故事大意讲给他听,竺师父也是个编行家,自然是一点就通了,他感激彩静让他看到了这么精彩的戏曲,彩静所讲的一切,他都仔细的听认真的记,一路下来,竺师父俨然就是一个及其合格的戏曲导演了。
轩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神都洛阳城,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