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因此晋州不但不需要朝廷服米,还能如期将赋税收齐上缴朝廷,此事让皇帝龙心大悦,特召莫钫敏回朝,听取他的施政。
莫钫敏还联合晋州商户,将本地产物运往他州,赚得更多的利润,而这些商户中,自然以莫钫敏的母舅夏家为首,经过一年的齐心合力,晋州百姓日渐富裕,而夏家也逐渐恢复昔日荣景。
康元三十九年。
晋州附近几个州县大旱,半粒粮米不产,百姓有挖树根、啃树皮之事传出,朝廷开仓放粮,并在京城募集银钱下乡赈灾。
济慈堂的新东家诗敏,每逢月初便在庙里施米义诊,她刻意避开上辈子去的普度寺,而来到城南观音庙。
这回听闻干旱,许多百姓生病,她不但带头捐药,还送两位坐堂大夫到灾区,为百姓看病。
sp;她不在乎他的身分地位,却为他留下的两个字所困。等他?是真心或只是戏话,她该认真吗?还是莞尔一笑,置之脑后?
皇宫里,除太子皇甫书以外,还传出一个大家喜欢拿出来嚼舌根的讯息一流落在外多年的三皇子皇甫静找到了。
皇上大宴京城百官,封皇甫静为荣亲王,据说荣亲王长相俊美且行事果决,入朝短短半年,便获得皇帝及群臣所倚重,那回百官大宴后,官眷们便时常讨论这位荣亲王爷,并常有人托媒前往王府。
同样的秋天,诗敏不像京里多数女子,心里想着那位尚未立妃的王爷,她心里想的是钱、钱、钱。
今年绢花生意大好,不但将盖作坊的银子给挥了回来,还有余钱可以盘算在京里买间铺子,开店做生意。
皇帝知讯,御笔一挥,亲手给济慈堂写新牌区。
晋州附近州县大旱,晋州却没有因为干旱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莫钫敏一上任,就开始针对这个问题,找来长年在本地耕作的农夫、仕绅与水利、农事专家们一起讨论解决法子。
他们一方面寻找士地开塘蓄水,挖渠、挖并,并决定不种植需要用太多水的干旱植物。
农事专家们到备地寻访合适的种苗,带回晋州,进行育苗、试种,去年有所成就之后,今年便广泛推行。
而让她最感吃惊的是,橘园尚未开始收成,去年收到橘酱的捕子,已经向他们下了订单,这让本打算只生产三成橘酱、送给绢花客户当年节礼的诗敏,决定把所有的果肉全做成橘酱,销往各大酒楼。
再加上出斗学制陈皮的小厮和师傅已经回来,今年的陈皮品质大大提升,卖得好价钱。
这一来一往间,今年的庄园收入,进帐将近万两,乐得诗敏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
另外,济慈堂的规模越做越大,俨然成为京里最大的药堂,诗敏买下隔壁五间铺子打通后,找来更多的大夫坐堂,说是日进斗金亦不为过。
而莫钫敏这个官越当越上手,在他与幕僚日夜努力下,晋州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出近一倍,还让百姓的仓库里储下不少存粮,可应对来年饥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