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然后单凤楼便拿了那个瓷罐给他。
这什么?
打开来看看。单凤楼说。
姜厚在证据未足的情况下判定赵大飞杀了自己的长官——至少以辛守辰自少年时代开始执法的经验,他不会光凭赵大飞深夜出现在太守府就将他定罪,而且从命案发生到判定赵大飞死刑定谶,中间只隔了短短六天。
“似乎是因为上头施压。”在那之后,姜厚便匆匆辞官,甚至无人知道他去了哪儿。
上头是谁?为何从他们入城以来,就不断听到各种关于“上头”的命令?
掌管各路军权与官仓的安抚使听命于右太尉,掌管建筑与税赋的监察使与掌管司法的刑狱使,则是直接听令于右辅。因此所谓的“上头”排除辛守辰这个右辅,很有可能是枭城所属,翟元路的三使之一甚至是右太尉。
辛守辰见过赵大飞,他虽然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仍极力否认自己杀人一事,偏偏其余什么也不肯说,包括那晚在太守府书房里究竟发生什么事,以及他是否真的勾结了黑风寨的土匪;而黑风寨早被安抚使带着一路军队扫平,那群土匪在辛守辰到达的前一日就已全部问斩,死无对证。
“总之就是上头的命令,你小子别多嘴,哪里来的?”话那么多,越看越可疑!
辛守辰衡量了眼前的情况,还是先入城才能把一切查清楚“草民是凤城人士,不懂此地规矩,如有冒犯,还请诸位官爷见谅。”拜单凤楼老是在他耳边叨念之赐,现在的他在必要时身段还是很柔软的。
那名宫差看辛守辰仪表堂堂,行头也不马虎,绝对不是什么流民,皇陵的兴建、流民的增加,再加上太守命案,都增加了他们不少压力,当下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放行了。
而城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街上没有任何乞丐和脏乱。他们在西市发现了有人正在发配粮食,而等着领粮食的虽然衣着稍嫌褴褛,比起城外流民却仍算得上是称头的。
辛守辰问了其中一名领粮食的人“请问这发配的可是官粮?”
再来,命案发生的太守府书房已经被张家的人彻底打扫过。而清档房内,张仪生生前经手的公文有许多已被销毁。
辛守辰疲累地揉着眉心,又不自觉地看向被他摆在案上显目处的瓷罐,然后一手摸上他悬在腰际的陶铃,好像想起了什么,摇头笑了笑。
核桃大小的陶铃,洞口塞了块蜡,所以就算摇晃它,也只有极其细微的闷响。
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话,就把蜡拔掉,让铃铛被摇响。单凤楼道。
如果只是想找你喝杯茶呢?他觉得窝心之余,又好笑得很,这家伙真是越来越爱操心啊!
“官粮?”那人冷哼一声“官粮早让赵大飞那贪官私通黑风寨的土匪给黑了!这是大国师私人名义发放的义粮,大国师可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我们全家就等这一餐了。”
辛守辰看向发放义粮的人,那不正是大国师的徒弟吗?为了不被认出身分,尽管心中疑惑重重,他们主仆三人仍是尽快离开西市。
枭城太守的命案被下令重新彻查,原本定谶问斩的疑凶——都尉赵大飞也暂时被收押在牢里。辛守辰因是私下查案,反而无法见到赵都尉,虽然买通狱卒也许是一个方法,但风险相对更大,何况到时要买通的可不只足狱卒。
司徒烁早就想到这点,给了能与他里应外合的帮手,让辛守辰得以在到达枭城的短短两天内,就看清这桩果然疑点重重的悬案。
首先,太守死于自宅,当时正和赵大飞讨论城外流民管制问题,门役也指称看见赵大飞离开太守府,紧接着太守张仪生横卧于血泊之中。当时办案的是都丞姜厚,是张仪生的大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