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
柳应笑回说:“我娘每次煎汤都这么做,却也不告诉我为什么,不过徒儿知道芦头与参身药性不同,有涌吐风痰的效用,许是与我这气虚症不合,不当用。”
方泽芹摸她的头称赞,心道:应笑对药学方面很有悟性,只需稍加提点便能举一反三,可寻常生活中该懂的却时常转不过弯来,怕是柳元春从未教过她女孩儿家当明白的事,八九岁的孩子最容易受环境与身边人的影响,还需小心引导。
应笑洗净手后,按照方泽芹的指示将药材逐份铺在白绢上,确保水漫过药材寸许。方泽芹拿出石碾与玄度先生所赠的七夜楼、龙血珠与角花,柳应笑道:“娘常以这些药煎汤煲粥,还缺一样白胆木。”
方泽芹道:“在你娘的药中,七夜楼为君药,龙血珠与角花为左辅右弼,白胆木乃为调和诸药之使,有益气和中之效,而在为师的药中,七夜楼与角花变为佐药,龙血珠与炙甘草为使药,若再入白胆木则过于温燥,不但无法调和脾胃,反倒会引起肝火,是以掠去不用。”
应笑将这方子与药理记在脑中,照吩咐量取七夜楼、角花各三分,龙血珠少许,放入石碾中碾成散,以绢袋包起,装入竹篾编成的手笼里。
方泽芹扬起眉梢,问:“应笑当真对茶事有兴趣?”
柳应笑比手画脚地说道:“冲茶也喜欢,研墨写字也喜欢,分草药也喜欢,能舒展开手脚,做着便开心。”
方泽芹倏然想起她时常呆在潮湿狭窄的井底,无人说话,只能蜷缩着仰望井口,看不到蓝天白云,只有枯黄的茅草棚。
方泽芹心里怜惜,不住轻抚小徒弟的后脑,抱了好一会儿才放下,看窗外天色将暗,正当夕食,便带着应笑往楼下后堂行去,向店伙借来风炉、矮桌摆在院里,将煎药用的小秤、陶罐等器物逐一铺放上桌。
应笑问道:“师父要冲茶吗?”
方泽芹打上一桶井水在阴凉处静置,先给风炉舔料生火,说道:“煎药的火随药性不同也有所差别,但凡滋补药,以芦荻火为佳,竹火次之,桑柴更次,炭火粟火有损药性,不可用。”
他点上一炷香,十分燃去三分时便叫应笑取出盆中药材散放在筛子上沥水,瓢舀上层井水注入陶罐,加三片嫩姜,姜片与冷水大火煮沸,加小半碗凉水,放下泡软的药材,待到二沸时转文火,加盖熬煮。
这补气的药熬起来慢,需耗费工夫,方泽芹便叫店伙把晚饭送到院里来,无非是些清粥小菜,
方泽芹回说:“茶亦可做药,药亦可做茶,煎药与冲茶虽的过程虽不尽相同,却颇有相通之处,今日玉竹先生教你烹茶之道,为师便再教你煎药之法,应笑所服的药乃是温补元阳气血的补药,为免温药火燥,需以露水浸泡。”
他将昨夜置于檐下的木盆端来,盆底铺着卵形石块,还有薄薄一层细沙,盆里盛了半下清水,是自屋檐上滴落的冷露。
“铺白绢覆底隔去沙石,上置药材。”
方泽芹让应笑量取黄芪三钱,人参甘草各一钱,肉桂五分。
应笑对称量药材相当熟练,没要师父教便晓得先将人参折去芦头,方泽芹见她做得精细,欣慰之余不免多问一句:“应笑可知道人参为何要去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