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庄子 > 天下

天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今天下大乱,纵有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纵有体现 人类智慧的贤王,也只好韬光晦迹做隐士。各家各派,各 修各的所谓道,各养各的所谓德,哪有共同语言。学术界 那么多自恋的独眼龙,只晓得爱自己,看问题又片面。有 一个人,耳不聋,目不盲,鼻不寒,嘴不哑,可就是耳目 鼻嘴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成了废物。百家百派组合成学 术界,很象这个废物。孤立的看,每家每派皆有一技之长 ,偶尔也能有用处。可惜他们是专家,听的专听,视的专 视,嗅的专嗅,讲的专讲,彼此隔绝,不能旁通,所以都 很片面,没有普遍的见识。他们不过是山沟中河湾内缺少 见识的酸秀才罢了,哪谈得上道术呢。学术界的这类专家 ,各家各派都很不少,专会割裂客观世界的整体,打破万 事万物的常规,抹杀远古圣人贤王的美德。他们的著作里 不可能有客观世界整体的认识,他们的头脑里不可能有宇 宙精神和人类智慧的影子。整个学术界成了大废物,内圣 外王之道必然倒霉,受压抑,难振作。于是各家各派随便 分砍道术成为学术,各取所需嘛,拿起就跑了。他们四面 八方乱跑,都说自己找着道了。而且一跑不回头,可悲啊 可悲,永远失掉了合作的可能!未来的学者们,我对你们 表示同情,如果你们找不到古典的客观世界整体论,如果 你们不晓得远古时代圣人贤王的美德,你们很难理解内圣 外王之道有何美妙。那是因为道术已经倒霉,早被诸子百 家砍得七零八落了。

古人讲的道术无处不在,而今变质成为学术,难复旧 观,陷入现代危机,前景暗淡。现在有必要对以下六家作 一番评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供未来的学者们采择。

一勤二俭三朴实,力戒奢侈以免影响后人,力戒铺张 以免浪费物力,力戒宣扬以免空谈原理和方法,用严格的 纪律自我约束,提倡见义勇为,赴汤蹈火,拯救社会。古 人讲道术,有倾向这种主张的派别。战国时代初期,宋国 的墨翟,亦即墨子,和弟子禽滑厘,仰慕这种勤俭朴实的 主张,继承并加以发展,创立墨家。墨家的主张未免太偏 激,普通人不容易接受。组织纪律也太严格,生活其中而 如鱼得水的,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墨子作非乐,所以 音乐也属于奢侈品,终身不唱不听。墨子又作节用, 所以葬仪也属于铺张事,死了不用衣衾入殓。墨子主张博 爱众人,均沾利益,反对战争。个人修养方面,要求克制 感情,不许发怒。他本人又好学,见多识广。难得的是生 活方式不搞特殊,能同平民打成一片,不像个读书人,可 就是不理睬儒家推崇的尧舜禅让啦汤武革命啦那一套传统 。传统中的礼乐制度,他尤其反感,常给以抨击。

本文展开之前,有必要澄清以下七个概念。

仙人。不离道的本源,谓之仙人。

神人。不离道的精神,谓之神人。

至人。不离道的真谛,谓之至人。

圣人。拜自然为宗师,明察迹象,预见未来,随着社 会的变化而变化,谓之圣人。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 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 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 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 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 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 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 ,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 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 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 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 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 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 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 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 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 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 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 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 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 ,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 ,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 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 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 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 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 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 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 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 ,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 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 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 以自苦腓无跋、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 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 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 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 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 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 ,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 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 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 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 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 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 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 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 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 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 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 不知前后,魏 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 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 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 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 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 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 矣。其风窨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 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 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君子。仁心用来关怀百姓生活,义理用来指导人际关 系,礼教用来约束社会行为,音乐用来缓和群众情绪,待 人接物,温暖慈爱,谓之君子。

官员守则。守法守纪,尽职尽责。有名有实,为楷为 模。通过比较,得到验证。通过调查,作出决定。以上守 则,一二三四,用来考核各级官员,作为诠叙升降的依据 。

国民权利。要有事做,不能失业。吃饭穿衣,压倒一 切。还要生儿育女,还要发家致富。老弱要照顾,孤寡要 怜恤。你活我活人人都要活下去,此乃国民权利的起码原 则。

以上七个概念,包含着信仰和理想,读者诸君不妨看 作本文的出发点。

啊,美德完备的远古大酋长!宇宙精神,人类智慧体 现在他门身上。他们观天察地,运用天文地理知识,驯养 野生动物,优育野生植物,缓和各氏族之间的流血冲突, 福利平均赐给氏族社会全体成员,创建了至德之世的理想 国。他们,代代传承的远古大酋长,悟得本体原理,拿出 具体方法,用来繁荣氏族社会。他们悟得的原理,道。他 们拿出的方法,术。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便是古人讲的道 术。道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怎样运用都行得通。古人讲的道术,作为文化遗产,至 今犹存。一是鲜明的保留在古老的乡规民约里,一辈传一 辈,史书多有记载。二是反映在诗书礼乐 这些著作里,孔门儒派先生多能阐明沿革。三是流散在 天下诸侯国,传播在中州学术界,各家各派在课堂上偶尔 也各取所需的吹一吹。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 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 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 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 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 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 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 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 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 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 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 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 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 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 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 、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 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犬 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 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 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 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 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 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 ,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 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 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 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 与影竞走也,悲夫!

<b>译文</b>

当今战国时代,学术领域,专家很多,都认为自己登 峰造极了。古人讲道术,就是求真理,不局限于学术领域 。所谓道术,到底在何处呢?正确的回答是无处不在。道 术既然无处不在,那么宇宙精神从何处来?天上掉下来的 吗?那么人类智慧从何处来?地下冒上来的吗?不,不。 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相继产生,体现人类智慧的贤王相继 兴起,皆受赐于唯一的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