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四十九章1909年:诺议局与地方自治

第四十九章1909年:诺议局与地方自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本城镇乡之善举。包括救贫事业、育婴、救火会、救荒、古迹保

至于获得被选举权,也就是成为i咨议局议员的候选人,同样须至少满足上 述条件中的一项,且是年满30岁的男性。

此外,清廷的"地方自治”,在制度设计上还有一种微妙之处:凡需要朝 廷花钱的项目,便往往放权让地方"自治”;凡可以为朝廷增收的项目,便往 往不在自治范围,一概仍由朝廷委派官员掌控。1909年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 治章程》,共列举了八项自治事务:

据张朋园的统计,此次I咨议局选举,直隶的选民与人口比例,只有0.63%, 也就是1万人中,只有63名合格的选民。奉天的比例是0.43%,吉林的比例是 0.28%,黑龙江是0.23%,江苏是0.50%,安徽是0.48%,江西是0.26%,浙江是 0.42%,福建是0.32%……全国的平均百分比只有0.39%,也就是说,这场中国 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民主选举,每1万人中,只有39人拥有选民资格。5具体到各 省,可以参与投票者,多不过1万余人,少则只有数千人。

一、本城镇乡之学务。包括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等。

以此反观清廷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种种限制,便不难理解:一、“需办 理学务三年以上者" 一条,照顾的是"学绅”。二、"办理其他公益事务三年 以上,有举贡生员以上出身或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者” 一条,照 顾的是"官绅"。三、"在本地方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 一 条,照顾的是“商绅"。四、“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堂同等或中学以 上之学堂毕业的有文凭者",照顾的是"新派知识分子"。这种种规定,皆是 为了以i咨议局笼络住士绅阶层。

二、本城镇乡之卫生。包括道路清扫、施医药局、医院、公园、戒烟 会等。

廷中枢预定的"筹备城镇地方自治”的重要年份。地方自治与]咨议局选举之所

朝野对咨议局的定位背道而驰

以同时启动,是因为按照当时的设计,地方自治被分为"城镇乡”与“府厅州 县”两级2,而各省浴议局恰是联结中央资政院与这两级地方自治议会的中间 机构。

只占到全部人口0.39%的选民尚且如此,余下99.61%没有选民资格的普通民 众,对这次选举的态度,自然更是冷漠。如《民呼日报》1909年6月报道说,4 月15日是浙江举行选举投票的日子,省城之中却"未闻有一人论及选举投票之 事”,甚至于连城内各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完全不关心此次选举,"除有职事 之数员外,余皆结伴出城,或游西湖,或游拱宸桥,亦无暇问选举事”。<sup>8</sup>

地方自治,顾名思义,核心内容是要还权于民。自治之下的地方政府,不 能再如帝制时代那般,一味将替朝廷汲取物力(催粮征赋)与人力(支应官 差),并维系统治安定(抓捕匪盗、断案决狱)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相反,中 央须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再由民意来推动地方为民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改行 地方自治,其本质便是将以索取为主的权力型政府,转型为以供给为主的服务 型政府。

清廷这般做法,与民权政治初兴时对参与者受教育程度和财富状况的普遍 限制有很直接的关系(章程的制定者实际上是在照搬日本的选举章程),也有 刻意笼络传统士绅阶层这方面的用心。维系中国传统帝制政权稳定者,从来都 是"绅心"而非"民心”。1909年,摄政王载洋对张之洞说"中堂,直隶绅士 也,绅士以为可,则无不可者”二便显示了清廷最高权力中枢对“绅心”重要 性的深刻体认。

三、本城镇乡之道路工事。包括修筑道路、桥梁、疏通沟渠、设置路灯、 建筑公用房屋等。

及无社会地位的穷人没有参与t咨议局选举的资格,既不能投票选举他人,也不 能成为被选举的对象。

四、本城镇乡之农工商事务。包括改良种植畜牧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 堂、开设市场、筹办水利、整理田地等。 "

由这六项条件,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何一个满足其中一项条件者,必然属 于地位优越的士绅阶层,要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举贡生员出身、做过实缺 官员),要么拥有很高的经济地位( 5000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女性

除了选民占人口比例极小之外,此次i咨议局选举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 是选民的反应极为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冷漠。如广州府有选民1600余人,真正 参与投票的仅有399人;福州投票之日"城市各区到者仅十分之四,乡村各区则 十分不及一二",有些地方的选民,甚至在选票上写有天津歌妓杨翠喜和长沙 名妓周宝钗的名字。由此可见,清廷虽然“精心挑选" 了选民,但大多数选民 对自己手中的选票并无神圣之感。

遗憾的是,清末的地方自治从一开始便与真正的“自治”背道而驰。

了以i咨议局笼络传统士绅的目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新式知识分子。

如前文所言,对选民与候选人资格的严苛限制,导致99.61%的普通民众无 法参与谄议局选举,也导致浴议局成了由士绅主导的机构。各级地方自治机构 的情况也是如此,几乎完全控制在有权有钱的地方士绅之手。如湖北的城议事 会和城董事会成员,便分别有98.6%和99.5%属于士绅。船普通民众只能被动参 与士绅们主导的"地方自治”。

选举采用复选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由选民选出若干候选人,再由这 些候选人互选,产生定额议员。最后当选的议员中,"89.13%皆具有传统功 名,相对的,只有10.87%不具功名背景。各种功名的分配,进士4.35%,举人 21.27%,贡生28.73%,生员34.78%。依照张仲礼的分法,上层(包括进士、举 人、贡生)占54.35%,下层(生员)占34.78%,显示上层绅士为多数。二十一 省63位正副议长,进士有32人,高达50.79%;举人19人,30.16%;贡生3人, 4.76%;生员4人,6.35%;不具功名者5人,7.94%,更可得见绅士阵营之强 大”。此外,也“不乏受过新式教育甚至留学日本者”。6可知清廷基本上达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