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904年:再一次编练新军
情报中所谓的"派铁君赴各省查库”,指的是1904年七八月间,清廷两次 颁布谕旨,命时任兵部左侍郎的铁良南下,勘查江南制造局新厂址,清查地方 财政并考察地方军队。这三项任务背后,皆藏有清廷中枢与地方督抚争权的 用心。扼要来说便是:一、借考察江南制造局厂址,方便练兵处渗透掌控兵工 厂。二、清查地方财政,督促东南督抚缴纳练兵费,分割地方政府的财源。 三、整顿地方军队,为练兵处统一全国军制做准备。"
做了摄政王之后,载洋代宣统皇帝成为全国陆海军大元帅,以胞弟载涛 为军i咨府(陆军最高军事参谋机关)大臣,掌控陆军;以胞弟载洵为海军大 臣,掌控海军。天下兵权看似集中掌握于兄弟三人之手。然而,载洋本是一个' 遇事优柔寡断之人。其弟载涛对他的评价是“人都说他忠厚,实际忠厚即无
铁良抵达上海后的第三天,清廷突然下令将两江总督魏光煮与闽浙总督李 兴锐互调。这场人事变动,既与江南制造局主导权的争夺有关,也与铁良整顿 地方军队的目的有关。魏光煮是刘坤一(1902年去世)之后新的湘军领袖, 两江多年来一直是湘军的地盘。魏在两江总督任上既不愿配合袁世凯的新军计 划,还自湖南招募新兵扩张湘军的规模。这种立场让袁世凯与练兵处对魏久怀 不满。魏被强行调离之后,两江的湘军或被整合或被解散,就此彻底退出了历 史舞台。地方督抚当中可与袁世凯抗衡者,只剩下张之洞和他的湖北新军。5
当时,津浦铁路有官员遭弹劾革职,载洋欲以满官继任。张之洞劝他: "不可,舆情不属。"载洋回复:“中堂,直隶绅士也,绅士以为可,则无不 可者。"张之洞说:“岂可以一人之见而反舆情?舆情不属,必激变。"载洋 回复:"有兵在。"张之洞遂退而叹曰:"不意闻此亡国之言。”以
按袁世凯的本意,江南制造局的新厂址最好移设河南,以便由练兵处(也 就是他自己)直接控制。但张之洞坚决反对,清廷不愿激化矛盾,做出了一些 让步。依据铁良的勘察报告,决定设立南、北、中三厂。然后在财政和人事 上暗做手脚,将开办南厂的经费70余万两白银全部挪至北厂;又要直隶(袁世 凯)、两江(魏光煮)与湖广(张之洞)各自举荐两三人作为新兵工厂的总办 人选,供练兵处挑选任命。实际上是将新兵工厂的财权和人事权转移到清廷中 枢,具体而言就是转移到由袁世凯和铁良主持的练兵处。
该年谱还记载,张乏洞病重时载洋前往探望,二人有过一番密谈。载洋离 去后,帝师陈宝琛人内询问张之洞:"监国之意何? "张之洞无他言,唯叹 日:"国运尽矣!盖冀一悟,而未能也。”芸
吃黄连有苦难言。
很快,清廷便依据铁良的奏折下发谕旨,决定在湖北宜昌设立总局,将云 南、贵州、四川等地生产的土膏,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 安徽、福建八省实施统捐。谕旨说:
一年前袁派人来请我时,我不敢轻信来使。我认为他在耍花招、,其实他是 有诚意的。他希望取消对我的通缉,并公开和我一致行动。而我却对他的使者 说:"请回禀贵主人,我艰苦奋斗十五载,历尽险阻,不是为了轻易受骗。请
铁良南下调查各省财政,旨在督促地方如实按时照摊派额度向朝廷缴纳练 兵经费。张之洞对此心知肚明,更对朝廷筹款练兵的决心了然于胸,遂在铁良 抵达时,按练兵处之前的摊派额度备足了50万两白银,还额外认缴3万两,并率 下属司道厅府州县再报效5万两,共计58万两。张希望这笔钱可以让铁良足够交 差,也可以让朝廷大体满意。但让他意料未及的是,铁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了各省土膏统捐这项地方税源。随后,铁良便向朝廷提出了 "八省土膏统捐” 的计划。该计划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本由地方督抚掌控的各省土膏统捐的主 导权,将转移至朝廷手中;二是原本由地方督抚独占的统捐收益,将由朝廷与 地方分割,其中又将以朝廷所占为多。
转告他阁下,我可以等待。天命无常。" 4。
1904年7月,在张之洞等人的运作下,又启动了湘鄂赣皖四省合办土膏统捐;两 广紧跟风潮,也于同期合办了土膏统捐,均大幅提升了地方财政收入。,
按学者羽戈的解释,张之洞之所以将载洋的“有兵在”视为亡国之言,是 因为"张之洞还是有一颗敬畏之心","他终究是一个讲究治术的政治家", 所以才会在与载津对话时,把"舆情”看得那么重,“能重视舆情,说明此人 心中还有对舆论与民意的顾忌"。必这种解释令人信服。
江南制造局由曾国藩与李鸿章等创设,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控制在地 方督抚手中。190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军工企业设在沿海地区容易首先遭 受敌军的毁灭性攻击,上奏请求将江南制造局迁至内陆。次年;张之洞又与两 江总督魏光煮再次就此事上奏。清廷中枢派铁良南下,便是抓准了这一契机, 以"考察江南制造局新址"为名,让张之洞与魏光煮措手不及无法阻止,哑巴
不过,从统治术的角度来看,载洋的"有兵在”其实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对所有的专制政权而言,能够提供稳定的人力与物力汲取的官僚系统,和以重 金豢养、能够为政权保驾护航的军队,才是真实的统治基础。舆论和民意可以 肆意压制,也可以肆意粉饰,反而并不重要。
这三项任务,铁良均完成得相当出色。
问题是,当时的载洋手中无兵,所谓的"有兵在"只是一种幻象。
满汉之别引发的猜忌,终于让袁世凯与清廷的距离越来越远。袁在1911年 选择和革命党联手埋葬清廷,绝非偶然。
“土膏统捐”指的是对土药和以土药熬成的烟膏一次性合并征收税捐。各 省一起“统捐"的核心目的是避免"恶性竞争”--清末的土产鸦片税捐,虽 挂着“寓禁于征”的名义,实则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为增加土产 鸦片税捐的体量,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征税打折,或将遇关卡即征税合 并为一次性征税后省内通行无阻等,以吸引鸦片入境销售或过境运输。这种竞 争日趋激烈。不打折,鸦片便会绕道他省;打折,当其他省份也跟进之后,便 只能再次加大折扣力度。最后,某些地区的税折甚至已只剩原定税率的二折 (如湖北宜昌的土税总局)。当各省发现这种"恶性竞争•”只会带来全输,只 会让各省的鸦片税收锐减后,便开始寻求合作。1904年1月,湖北与湖南两省开 始尝试合办土膏统捐,很快有了显著成效,至次年1月,湖南的“实在溢收银” (也就是扣除开支和上交中央的部分后的净增收)高达132.4897万两。于是,
"有兵在"是个大笑话
筹款是铁良南下时自慈禧处领到的最重要任务,也是完成得最好的任务。 他先是从魏光煮和张之洞处榨出现银475万两,然后又分割了南方八省的土膏统 捐,可谓从地方督抚手中挖走了一块分量相当可观的蛋糕。
据胡钧《张文襄公年谱》记载,张之洞1909年去世前夕,曾与摄政王载 洋,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