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三十三章1893年:关东铁路为太后大寿让路

第三十三章1893年:关东铁路为太后大寿让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西省共银29300两;9•甘肃省共银66500两;10•新疆省共银46800两;11 •福建省 共银45000两;12•台湾省共银13400两;13 •浙江省共银43300两;14 •江西省共银 41200两;15.湖北省共银43600两;16.湖南省共银44900两:17 •四川省共银61800 两;18•广东省共银64500两;19•广西省共银31700两;20•云南省共银32600两; 21•贵州省共银3 7600两;22•奉天省共银5700两;23•吉林省共银3000两;24•黑龙 江省共银1000两;25•热河省共银3200两。23

1893年5月5日,李鸿章给主持总理衙门事务的奕励发去了一封诉苦电报。

全国大小官员掀起"报效"热潮

除了经费拮据之外「李鸿章还有另一重担忧:"倘预支银而轨不济用,必 至贻误,兹彼仍坚执预支之说,自系筹款为难,殿下总揽全局,当不顾彼失 此。可否商令户部另筹十万,给鄂或拨还铁路,免致两废。将来开炼钢轨合 式,鸿断无不用之理,仍守随收随付,价原议为妥。" I6李建议奕励,由户部另 外筹集10万两白银,或者给张之洞,或者给关东铁路,这样两不耽误。将来汉 阳铁厂炼出的铁轨合格,关东铁路绝不会说不用,会随时买随时付款。

所谓“报效",即臣子向君王送钱送物。

按1891年朝廷多轮商议的结果,每年由户部和各省筹拨200万两银子,作为 关东铁路的修筑经费。其中,"库拨” 120万两,各省承担"每省五万两”。<sup>15 </sup>如今,为了办慈禧太后的大寿,户部先将由其直接掌控的"库拨” 120万两,挪 用掉了 100万两(连续挪用1893年与1894年的份额,,共计是200万两)。各省的 80万两份额,又时常拖欠无法按时缴足。李鸿章给奕励的电报中有“岁仅百万 可指,实难再分",即是指此。

1893年7月17日,礼亲王世铎上奏说,参考乾隆时代的旧例,慈禧太后六旬 万寿,应该降下“天恩",给中外大小臣工一个“祝嘏输忱共襄盛典” 22的机 会,具体来说就是按官职的大小等级,制定一份给太后送钱的清单。

天津铁路公司分官商为二局,其业已筑成由津车站旺道庄起至古冶止,谓 之商路。其后来兴筑者由古冶至滦州陆续接至山海关,谓之官路C车客由山海 关而来,至古冶须另购车票;由旺道庄而去至滦州,亦另购车票。以清官商 两局界限。官局经营伊始,工程浩大,费实不赞,不若商局规模已备,可图利 益。今岁恭逢皇太后六旬万寿,普天同庆,在廷王公大臣、外省将军督抚,以 及实缺提镇司道,各抒报效之忱,借献冈陵之祝,户部总司出纳,更应力求搏 节,遂将铁路经费暂停支放,为移缓就急之计。关外工程今春并未开办,委员 司事不便坐支薪水,有辞回津郡者。想须俟万寿庆典告成,然后再议兴工也。 并闻某侍御以永定河关系畿疆水利,若不寻流溯源大加修浚,不特为民生巨 患,且为国帑漏卮,若谓部库支细无款可筹,何不以铁路经费为治河之用。盖 以铁路为未然之利,永定河为已然之害,不可不熟筹缓急也。独不思铁路为富 强根本,时至今日兴办不容稍缓,东三省逼近强邻,整备边防,尤非铁路不为 功,漫欲以数载之经营,废弃于一旦,岂识时务者之所为哉? <sup>20</sup>

李鸿章的这些诉苦,没有能够挽救关东铁路的命运。1893年底,关东铁路 终于因为资金短缺而暂时停工I,次年3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铁 路停工》的报道,将铁路停建与慈禧万寿之间的关系,直接公之于众。文章 写道:

为这篇报道提供讯息之人(或许也正是这篇报道的作者),对关东铁路的 情况非常了解。他不但清楚这条铁路分关内和关外两块分别修筑,,不同路段存 在着商办和官办的区别(关外人口与市场有限,缺乏商业利益,很难招揽到 民间商股参与修造铁路,故只能采取官办),还非常清楚筑路资金被挪用的流

所谓"来示拟分年抽拨铁路经费”,指的是该年永定河发生水患,清廷中 枢为给慈禧办寿已是焦头烂额,拿不出钱来治河,遂又计划从李鸿章剩余不多 的关东铁路经费里每年再挪用数十万两作为治河经费。于是李鸿章再次给庆郡 王奕励去信诉苦称:太后的万寿庆典已挪用了 1893年和1894年的铁路建设经费 各100万两,张之洞处又截留了每年10万两的修路款,现在每年仅剩下90万两。 如果再挪用,那铁路建设就只好彻底停工。

向,是慈禧的万寿与永定河的治水;而治水缺钱,又是因为户部将钱全拿去给 慈禧办万寿了。

李鸿章接到奕勘的电报后头大如斗。

按世铎等人拟定的“报效”清单,京官们需要给慈禧太后进呈白银26.39万两。 具体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共银43600两;宗人府、内阁、 各部院寺满、汉文职各官,共银94800两;侍卫处、銮仪卫、八旗满洲、蒙古、 汉军、前锋、护军、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健锐营、火器、领绿步各营, 满汉武职各官,共银68400两;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 尉、恩骑卫,满、汉袭荫各官,共银57100两。

汉阳铁厂竣工在即,马上就要开炉炼钢造铁轨,故希望将湖北、湖南两省应该 承担的关东铁路修筑经费各5万两,直接截留在湖北,当作关东铁路向汉阳铁厂 购买铁轨的预支费用。奕勘在电报里对李鸿章说,“香涛(张之洞)此举,系 豫支轨价,并非扣留另用,且开炼急需,势难不准。现拟照准,以观其成而免 作辍,以为何如,立望电复,以便速奏” "一一朝廷觉得这事挺好,已打算批准 了,但还是来问了一下李鸿章有无意见。

外省官员需要给慈禧进呈的银两,共计是94.3万两。具体包括:1.直隶省共 银57000两;2.江宁省共银35800两;3.江苏省共银35600两;4.安徽省共银33500 两;5.山东省共银56100两;6•山西省共银51500两;7.河南省共银58400两;8•陕

电报中说,关东铁路目前已造到了山海关,土地也已购买到了锦州府,正 是"需费浩繁,事难中止”之时。如今的现实却是,“前因庆典紧要,户部商 借二百万,极形支细,岁仅百万可指,实难再分” 12。李鸿章这通诉苦电报, 透露了户部为筹办慈禧太后1894年旧历十月初十的六十大寿,至少提前了一年 半就开始在四处挪用资金。但李鸿章发这通电报,并不是为了要回那200万两被 挪用的修路经费,而只是为了保住剩下的一点点经费。3就在前一天,庆郡王 奕励给李鸿章发来一封电报,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提出一项请求。张说:

用,鄂中又奏留十万为铁厂之用,是每年仅余九十万,如再抽拨,便须停工。<sup>18</sup>

铁路停工,随之而来的是筑路工人在寒冬中失业。据《申报》1894年3月27 日的一篇记者实地采访,在辽宁营口一带,失业工人迫于生计,已开始沦为强 盗了: “北地兴建铁路,今岁因值皇太后万寿,抽提经费,暂停工作,已列前 报。兹接营口访事人函云,铁轨工程本已出关三百余里,一旦大工中辍,所有 作工之人流落关内外,失所依归,甚至三五成群,见过客之携带囊橐者,肆行 劫夺。日前有送信之人被劫川资银两并钱数吊,所穿破布棉袍及破鞋袜皆被夺 去。"记者还说,"此种工人为数不少”,若不赶紧想办法安置,“遗患有不 堪设想者”,可能会给地方治安造成很大的危害。2]

来示拟分年抽拨铁路经费,查十九、二十两年业经每年分拨百万为庆典之

但太后的万寿事大,区区几千至万余名工人的失业,远不足以引起中枢 与地方的注意。清帝国的大小官员们,此刻正全部忙于向太后提交自己的 "报效"。

清廷中枢似乎一度采纳了李鸿章的反对意见和处理办法。1893年5月24日, 奕勘致电张之洞说:"豫支北洋轨价,少荃(李鸿章)相国以为不易腾挪。海 署现与户部商定复奏,仅准由粮道借拨十万。""大意是朝廷决定另想办法去筹 集10万两。但最后,湖北的10万两铁路款似乎仍由张之洞扣下未缴,户部未给 关东铁路另补经费,张也未生产出一根合格的铁轨来供应关东铁路。1893年11 月18日,李鸿章给奕勘写了一封长信,内中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