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四章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第四章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条例与制度的缺陷

“杖四十”的惩罚,赖众人伏地跪求获免。4 ,

此外,太平天国那些存于理想之中、未能实践的制度,也有很严重的问 题。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颁布过一道《待百姓条例》。它的具体内容 是这样的:

募兵制下,太平天国的人力汲取始终存在两个大问题。

洪秀全无视"天父"旨意,继续加大力度推行禁绝儒学与焚烧古书运动。 1854年初,杨秀清再次“天父附体”,以极为强硬的语气传达旨意:“千古英 雄不得除,流传全仗笥中书” "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 “真心忠正的臣僚传 述总要留下”。当时的杨秀清已相当愤怒,所以仅过了几个小时,他又再次启 动“天父下凡”模式,明确指示洪秀全:

第一个问题是募到的士兵基本都是些游手好闲之徒。据浙江乐清人林大椿 在家乡的所见所闻,太平军“下乡招兵,择其无室家者则纳之” 29,招的主要是 那些没有家人的光杆闲汉。林大椿还说,太平军在乐清招募到的比较著名的游 民头目,有何炳松、朱永夏与赵杞三人。朱永夏的情况不详,赵杞是当地民间 秘密组织"金钱会"的头目;何炳松"昔年浪迹泊吴淞,曾与杨幺旧相识…… 归来悬赏招横民” 3。,是个曾在上海一带讨生活的老游民,可能本就认识太平军 里的某些头目。

洪的这些过激行为,在天国内部造成了思想混乱,给总理政务的杨秀清带 去许多麻烦。杨的反击方式是借"天父附体"斥责洪秀全。比如,1853年5月, 洪秀全禁绝儒学焚烧古书的运动刚刚拉开大幕,杨秀清就借"天父附体"传达 指示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以及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此事尚非妖话,未便一概全废。" 8 "天命之谓性,,一句出自《中庸》,“事父 母能竭其力" 一句出自《论语》。杨秀清宣布这些话不是妖言,其实是在敲打 洪秀全,表达对洪的极端做法的不满。

第二个问题是兵源不稳定,无法及时补充人力损耗。每次前线传来丧师败 绩,都需要重新开拓兵源。比如1861年安庆失守后,英王陈玉成为重整旗鼓,

(原当地乡官)又暗禀钱逆(注:太平军将领),某处富户可充乡官,倘 遇差徭,有财应抵,亏缺粮饷,可使赔偿,故长毛乐从其请。或有畏避不出, 自惜体面,贿乞乡官捐银代替,别派他人。若强违不出,唆使长毛到家抄扰

遗憾的是,这政教合二只维持了短短8年时间。1864年,南京城被攻破前 夕,洪秀全于弥留中,向已食草多日的太平军将士下达了最后一道天王诏旨:

锁打威胁。无籍之徒,则专行钻谋。军、师、旅帅,三大伪职,非无费者所能 营干。万

当然,斗争并未终结。具体过程不必赘述,结局是洪秀全在1856年策划 "天京事变",联合北王韦昌辉等人,血洗了杨秀清与东王府势力。这位太平 天国精神领袖,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政教合一。

大意是:太平军到来后,一名当地原来的乡官变节投靠,将本地百姓的情 况和盘托出。他给太平军将领钱某出主意,说某地某人是富户,可以让他充当 基层乡官,遇上差役徭役就让他去办,征不上来人力,他还有资财可以抵账; 粮饷不够了也让他去办,征不到粮食,他也有资财可以赔偿。有些富户不愿干 这个活,只好出钱贿赂该变节者。不愿出钱贿赂又不肯出来替太平军征人征粮 者,就要遭到骚扰、锁拿、殴打、抄家。总之,需要承担人力与物力汲取工作 的军帅、师帅与旅帅24这三大乡官职务,一律只摊派给那些有家产的富人。

建都南京后,洪秀全领导下的文化变革运动变本加厉。经其批准,天国于 1853年出版了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 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 问罪也! " 6明确宣布禁绝、焚除儒学经籍和诸子百家书籍。这一极端行为随后 被曾国藩充分利用。他在1854年发表的《讨粤匪檄》里,痛斥太平天国“窃外 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士不能读孔子之经”,"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 变,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原"。7曾国藩的宣传有效激发出了儒家读书人的 集体义愤。

"欲上德安、襄阳一带招兵。不意将兵不肯前去。那时兵不由将,连夜各扯队 由六安而下庐州,英王见势不得已,亦是随回,转到庐城"。3]所谓去德安、襄 阳招兵,其实是前去袭击该地,然后招募当地的游民入军。因部队内部存有异 议,陈玉成未能亲自率荤去实施该计划,最后只派了赖文光等将领“远征"荆 襄,希望他们占领襄阳等地后“广招兵马,早复皖省" 32。

拜谒当地的孔庙,这对高呼"打倒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而言是一件非常尴 尬的事情。杨秀清的举动,意味着掌控世俗权力的他并不尊重洪秀全的教主地 位,也不尊重洪的教义。作为回应,洪秀全只能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宗教领域 (这也是他唯一可以倚仗的权力来源),以越来越极端化的行为凸显自己的权 威和存在感。故而,他领导下的删书衙对儒家学说大加挞伐,对其他宗教也严 厉打击,正所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 5。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物力汲取机制,只能长期依赖非制 度化的强力压榨;也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人力汲取机制,做不到制度化的强行普 遍征兵,只能长期依赖裹挟百姓、吸纳游民与收容降军。这种汲取模式,注定 了天国的经济与军事皆无法持久。

总之,洪虽被奉为教主,但杨、萧等人并不真心信仰洪的教义。冯云山当 年拉拢杨、萧人伙,不曾提及洪的教义。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后,杨秀清

"天父"语气强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或许是杨秀清的威吓起到了作 用,洪秀全此后未再搞大规模的焚书。取而代之的是折中妥协,对四书五经实 施删改。

常熟的做法,也是太平天国在其统治区域内的普遍做法。战争状态下,即 便是太平天国在江南的核心控制区域,也仍是一种与清军控制区域犬牙交错的 状态。因躲避战乱造成的人口迁徙、田产易主、耕地荒芜随处可见,要想按 时足量完成人力与物力的痴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太平天国的汲取 并无固定标准,经常由当地将领拍脑袋定数字。于是,被太平天国指定为乡官 者,要么选择逃亡他乡,要么便只能化身为穷凶极恶的酷吏,对辖下百姓实施 最残酷的压榨。其结果,自然是加速了百姓逃亡,加速了经济溃败,进一步恶 化了太平天国的财政状况。"

道忠孝者留之,近乎绮靡怪诞者去之。至若历代史鉴,褒善贬恶,发潜阐幽, 启孝子忠臣之志,诛乱臣贼子之心,劝惩分明,大有关于人心世道。再者,自 朕造成天地以后,所遣降忠良俊杰,皆能顶起纲常,不纯是妖。所以名载简 编,不与草木同腐,岂可将书毁弃,使之湮没不彰?今又差尔主天王下凡治 世,大整纲常,诛邪留正,正是英雄效命之秋。彼真忠顶天者,亦是欲图名垂 千古,留为后人效法。尔众小当细详尔天父意也。9

物力的汲取情况如此,人力的汲取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二者依 赖的是同一套基层系统。在这套系统里,天国的强行征兵制度难以生效,只能 营造恐怖气氛,刺激百姓迁徙逃逸。正如对太平天国抱有强烈同情的英国驻华 外交官吟哒I (Lindley, A.F.)所说的那样,"太平军曾于1853年推行普遍征兵 制,当时他们所到之处,引起了恐怖,可是我们知道太平军早就取消这种制度 To我们知道太平军的兵力补充全靠人民自愿参军"。好所谓"靠人民自愿参 军”,指的便是天国无奈放弃普遍征兵,改为招募入伍。比如1854年3月,有熟 悉安徽情形者给好友瑛兰坡写信,称太平军在安徽已不再搞普遍征兵,改行招 募制,“日来闻亦招乡勇,其乱民从者甚多” 2、传教士丁鞋良在报道太平军 攻陷抚州的《通讯》中也提道:"(太平军)派队四出,在各村镇募兵,持有 '奉命招兵'大旗,迅即招得志愿兵几至万人。”28

前曾贬一切古书为妖书。但四书十三经,其中阐发天情性理者甚多,宣明 齐家治国孝亲忠君之道亦复不少。故尔东王奏旨,请留其余他书。凡有合于正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