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六章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第六章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文馆是个开眼看世界的所在,西学是开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可是,在 同文馆出身的张德彝眼里:学外语与念西学是下贱之事,自己也算不得真正的 读书人。曾开眼看世界的他希望后代不要再接触这些东西,不要再被人骂作 "鬼奴"。

张德彝也是第一个记录欧洲近代政体如何运作的中国人。在英国议事厅, 他见识了议会民主议事的情形*。去英国法庭旁听,他又被其判决体制折服,认 为英国的法庭与清廷的刑讯体制大相径庭32。参观英国监狱时,他发现狱中不但 有饱暖,还给犯人提供“获利”的机会,有花园供犯人晚间散步,这些人道做 法让他颇受震撼"。他对法国的议会制度也有一些了解,记录下了民主推举议员 的流程。他也观察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了解异域政体的运作机制,似乎是 张德彝的一种兴趣。34

赫德向总理衙门请了六个月婚假,表示愿意带几个中国人随自己一同去欧 洲,让他们亲眼看看近代世界是何模样。此时的清廷尚无任何官员有出洋经 历,也没有对外派驻外交官。

与斌椿不同,张德彝太年轻了。年轻让他缺乏那种以迎合现实需要的态度 去处理所见所闻的能力。所以,他无力以一种骄傲的笔法对旅程中的所见所闻 做本土化处理。他只能在考察过程中一面赞叹欧洲的繁华,一面感叹自身的卑 微。这卑微不仅源于清帝国的落后与衰朽,也源于他自己的出身——在清帝国'

1866年春,清帝国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要回英国结婚。

朝野士绅的眼中,同文馆学子本就与"鬼奴”相去不远。即便日后成了光绪皇

盖甘为鬼奴者耳。26

这是一篇五千余字的长文。主要内容是劝清廷兴办铁路、电报、采矿等事 业,也建议清廷改革教育体制,创设新式军队。文章还力劝清廷对外派遣“代 国大臣",也就是设置驻外公使。威妥玛说,向外国派驻公使对清廷是有大 益而无害的事情,既有助于联络清廷与各国之间的感情,增进彼此间的理解, 也可牵制在京的外国公使势力,还有助于消弭不必要的外交争端。最重要的 是可以让清廷更好地融入世界,否则"中国独立,不与邻邦相交,各国未免 心寒"「

斌椿如果有机会看到翁同稣的日记,定会觉得万分委屈。他那么努力地回 避接触欧洲政教,那么努力地只将目光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怎么就成了甘心给

与赫德提议带中国官员游历欧洲大略同时,英国驻华参赞威妥玛也向清廷 呈递了一份改革建议书,题为《新议略论》。这份文件原本是据威妥玛为新任 英国驻华大使的阿礼国准备的一份备忘录。阿礼国上任后,觉得该备忘录颇有 价值,遂命人将其译为中文,让威妥玛送了一份给恭亲王奕诉。

洋人做"鬼奴”的浑蛋?.

恭亲王找了个变通之法

帝的英文教师,张德彝也没能消除掉这种卑微感。在人生的末年,他曾告诫子 孙万不可效仿自己:

但就时代的转型而言,1866年最引人瞩目的人物是一位叫作斌椿的六十三 岁老人。他得到了前往欧洲亲眼见识近代世界的机会,这也是清帝国的官员第 一次率团出洋。

国家以读书能文为正途……余不学无术,未入正途,愧与正途为伍。而正 途亦间藐与为伍。人之子孙,或聪明,或愚鲁,必以读书为务。兆

如果以上帝视角来打量1866年,该年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是一个孩子出生在 广东香山翠亨村,母亲给他起小名"帝象”。40多年后,这位孙帝象将成为清 帝国最重要的掘墓人之一。

行跪拜之礼,便是有辱大清体面;他们入乡随俗行握手鞠躬之礼,又会成为欧 洲国家的驻华外交官拒行跪拜之礼的理由。如此这般衡量得失后,对外派驻外 交官一事,遂迟迟难有动静。

与斌椿同行、受其管束的三名同文馆学生,也被"鬼奴”之类的大帽子牢 牢束缚着。时年19岁的张德彝便是其中典型。张是京师同文馆培养出的第一批 译员,随斌椿考察团出访归来后留在总理衙门工作,后来一度担任过光绪皇帝 的英文教师。和斌椿一样,他也写有考察日记。从张的日记可以看到,他对欧 洲的都市印象极佳,曾称赞英国伦敦"道路平坦,园林茂盛,街巷整齐,市镇 繁盛”如;称赞德国柏林“一路楼房之闵丽,道路之平坦,俨若法京巴黎” 28; 称赞法国巴黎"楼阁华美,人物繁盛,轮车铁道,玉石琼莹……较他国都邑, 又胜一筹”勿。他还注意到了这些城市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对公园、排水系统、 公共厕所等赞不绝口。

清廷之所以宁愿承受消息闭塞之害,也不肯派外交官出国,主要是因为 “礼节一层,尤难置议” 3。多年来,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一直回避接见欧洲国 家派来的使节,原因是他们不肯行跪拜之礼,而大清又没有能力强行让他们下, 跪。如果大清派了外交官去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困境:这些外交官对欧洲君主

对欧洲的科技,张德彝同样充满好奇。他在游记里记述最多的事物便是科 技产品,包括电梯、火车、地铁、轮船、自行车、“铁裁缝"(脚踏式缝纫 机)、“制火宝机”(灭火器)、收割机、升降机等。沿用至今的"自行车" 一词正是张德彝创造的。他还记载了避孕套,只是碍于"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的古训,他表示无法接受这种东西一一通常认为,欧洲人使用的避孕套是 16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法洛皮奥(Gabriele Fallopius )发明的,在1870年前后已 经可以批量生产,售价很低廉。张德彝游览欧洲期间,正值避孕套普及之时。3。

在为清廷工作的十余年里,赫德一直试图说服清廷向欧美各国派驻外交 官。说服的方式包括与总理衙门大臣私下交流、向总理衙门呈送公文说帖、翻 译《万国公法》中与外交官权利有关的章节、撰写《局外旁观论》讲述派驻 外交官的好处1……恭亲王奕祈很愿意听取赫德的种种改革意见,但对向海外 派驻外交官这项建议,奕诉的回答始终是“究系局外议论,且亦非急切能办 之事” 2。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