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908年:老太后的终极布局
神含量(18.2微克/克)的132倍,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碑含量确实属于异常 现象。
出台法律压制报纸媒体
光绪帝棺椁内、墓内和清西陵陵区环境样品的伸含量远远低于光绪帝头发 的种高峰值,这表明,光绪帝头发上高浓度神物质并非来自环境的沾染。
临死之前毒杀光绪皇帝
《大清报律》引来的,是舆论铺天盖地的批评。
慈禧去世的前一天,1908年11月14日,38岁正值壮年的光绪皇帝也去世 了。一前一后,相差不到22个小时。
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自然,若该报律被严格执行,便意味着清帝 国的报纸上,再难出现针对现实政治的批评之声。8 .
2008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发布“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内中称:
七、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动作频频的慈禧太后,在1908年最大也最令世人失望的一项动作,是在这 年的8月份主持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所谓"钦定“,便是指由慈禧最终 审核确认。 ,
八、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
通篇皆是"议院不得干预"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sup>10</sup>
这些规定里,对媒体钳制最深的是"报纸内容事先检查制度”。其具体的 操作方式是:“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 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
光绪帝头发中的碑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 •
《大清报律》内容共计45款。核心规定是:一、报刊创办前须向政府办理 登记手续并交纳保证金;二、每期出版前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 查;三、禁止刊载“诋毁宫廷" “淆乱政体"与“扰乱公安”的言论,违者 “永远禁止发行";四、禁止刊载“未经官报、阁钞发布的谕旨章奏”,违者 处两年以下徒刑及200元以下罚款;五、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 入境,由海关没收后人官销毁。
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碑含量2404微克/克,是同年代生活环境相似的成年人 隆裕皇后头发碑含量(9.20微克/克)的261倍,是同年代成年人清代草料官头发
《结社集会律》出台三天之后,1908年3月14日,慈禧太后钦点制定的《大 清报律》也正式对外公布了。
压力之下,民政部选择了稍做退让,将"报纸内容事先检查制度"更改为 "本日清样送阅” Q
不难看出,整个《大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乃"君上大权", 通篇是“议院不得干预" "不付议院议决" "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皇权比立 宪之前更加强大,可谓"含金量十足”。第二部分是臣民的权利与义务。民众 有做官做议员的资格,可以去法院打官司,可以不被非法逮捕监禁,这些都只 是最低限度的人权。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条,看似给予了民众言论、著作、出 版及集会、结社的自由,但前缀是“于法律范围以内”,而《结社集会律》与 《大清报律》是什么样子,前文已有扼要的介绍。这部分的含金量,只能说是 聊胜于无。
《报律》正式公布后,又引发了全国报界的联合抵制。不但《报律》的制 定者被《江汉日报》等媒体叱骂为“国民之公敌",北京报界还发布联合宣言 书,抗议"报纸内容事先检查制度",公开指责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消灭报 纸--按规定,经过内容检查的报纸若仍被查出问题,巡警官署须担负责任; 巡警官署为了不担责任,便只会大力挤压报纸的言论空间。宣言书正告清廷, 若坚持要实施"报纸内容事先检查制度",北京报界将采取一致行动,同时停 版,并呼吁全国报界联合起来与政府交涉,乃至于有可能将所有报馆的发行所 移到租界,全部挂上洋旗。9
做完这些布置后约三个月,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享年74岁。
报律中的很多禁令,其实是从巡警部1906年颁布的《报章应守规则》里直 接搬过来的。《规则》出台时,便已引起《申报》等媒体的抨击。《报律》照 搬《规则》,还增添了 "报纸内容事先检查制度",通篇只讲言论控制,只字 不提言论保护,自然更加引发媒体的反感。故《报律》尚未正式公布,已探知 内容的媒体便已抑制不住批评的冲动。比如《公论新报》刊文说,"吾国政府 未尝自束于法律之中,而仅仅苛责于吾民一方面"。《大公报》则悲叹《报 律》一旦实施,“报界言论自由之灵魂将飞散于云霄之外"。《申报》也说, 《报律》实施后,“吾国真为无舆论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