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899年:底层社会全面失序
庙堂失职,只提供畸形秩序
的义和团拳民,许多安分守己的普通民众,最后不得不加入洋教,以求保全身 家性命。比如,据《拳时北京教友致命》记载,京郊下营村的刘广来,“曾当 团头,为逃避官府追究而奉教” 3\所谓"官府追究",指的正是1901年慈禧为 取媚洋人,而掉转刀锋迫害拳民。在义和拳的发源地直隶,拳民变教民的现象 也非常普遍。著名的教案发生地红桃园,当地民众"大部分就入了耶稣教", 缘由则是为了 "不受辱,不受气” %所谓"辱”与"气”,也是指来自地方官 府的迫害。
当时应该鲜少有人意识到,1899年影响清帝国历史走向最深的事件,是清 廷出台了《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条款》。该条款让清帝国本已严重失衡的底层 社会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直接催生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05年,周作人北游京城,整整五年过去了,"拳匪"二字带来的恐惧, 仍笼罩着这座城市。周氏写道:
继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俄国于本年强租了旅顺港。美国在本年向英、法、 德、俄和日本提出了 "对华门户开放"政策。1慈禧深受"围园杀后"计划的刺 激,已动了废黜光绪皇帝的念头。她先是软禁光绪宣布训政,随后又以光绪的 名义下诏求医,营造出一种皇帝已然病重的假象。反对废黜光绪的重臣疆吏如 世铎、奕勘、刘坤一与李鸿章等,一面强调自己与光绪的"君臣之义已定,中 外之口难防”:一面强调"此事若果举行,危险万状,各国驻京使臣,首先抗 议” 3,将慈禧另立新帝的内政与列强的外交干涉联结在了一起。
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尽管清廷下发了大量文件,要求地方官严防死守, 绝不可让辖区内发生教案,但教案仍是愈来愈多。如1892年的"周汉反教案” 搅动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清廷又在甲午战争中丧师赔款割地,国力之孱弱 完全暴露在国际社会的注视之下,随后便又有了列强纷纷以教案为由扩张在华 利益,如1897年德国借"巨野教案"侵占胶州湾。清廷无奈,再次试图寻求一 种办法来缓和地方官府与传教士之间的关系,将民教冲突消弭在地方,降低其 上升为教案、引发外交冲突的频率。《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条款》便是在这样 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差役来南席村,锁拿去年练习义和拳者。其指名之人且系在京为商者,现不在 家,并非拳民。此系清源教民捏造者也。嗟夫!教民现恃洋夷之强,控告邻里 及诸拳民,缥泄满狱,官不能保民,惟听教民之言以肆毒。成何世界乎?殊令 人心意俱酸。" 5月22日,刘大鹏又在日记中写道:"(官府)严惩各处拳民, 凡去岁练习义和拳者,无不锁拿治罪,其为教民素日所恶之人,即未练拳,亦 乘此气焰甚炽之时,指为去岁抢其财物,而控告之,官虽深知其然,而亦不敢 违教民之意,必将被告黎民锁拿治罪……邻里乡党悉受蔓延之害。太原一郡之 州县官无他政之办,唯是办理教案,听教民之指挥而已「当此之时,差役四 出,恫吓乡民,乡民恐惧;贿役求免,而役遂生无厌之求,闾巷何以能安乎?新 抚到晋之初,即发帑金十万赈济教民(每人月五两)。其未奉教之民,饥饿垂 毙,置之不问,此固离散民之一端也。" 25
让传教士介入地方诉讼,本是清廷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极为忌讳的事情。 1861年总理衙门曾下发文件给各省督抚,要求他们若遇到传教士干涉地方公 事,须坚持原则一概"驳斥不准"。这项原则一直维持到19世纪80年代末。 1870年的天津教案,一度让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担忧"庚申之变"再现,故 曾在1871年试图与列强订立一项《传教章程》,希望通过制度建设来一劳永逸 解决教案冲突。但列强从清廷拟定的《传教章程》中看不到好处,集体采取拒 绝立场,总理衙门只能作罢。
这种捉拿,并非走走形式。1901年5月,榆次、太谷两县差役四出,还在 太谷县衙门前的照壁上贴了悬赏告示,向官府告密谁是拳民、躲在哪里者可得
简单说来,该文件的实质是赋予传教士以相当于清廷官员的特殊身份,允, 许他们参与到教案的审判与处置中来。
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在庚子事变后的第五年,当时人民创痛犹新,大家 有点谈虎色变的样子,我们却是好奇,偏喜欢打听拳匪的事情。我们问客栈的 伙计\他们便急忙地分辩说:“我们不是拳匪,不知道拳匪的事Q ”其实是并 没有间他当不当过拳匪,只是问他那时候的情形是怎么样罢了。可是他们恰如 惊弓之鸣,害怕提起这件事来……民国初年钱玄同在北京做教员,雇有一个包 车夫,「他自己承认做过拳匪,但是其时已经是热心的天主教徒了,在他的房里 供有耶稣和圣母马利亚的像,每早祷告礼拜很是虔诚。问他什么缘因改信宗教 的呢?他回答得很是直截了当道:“因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 这句话至少去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1899年的清廷,陷入了内忧与外患错综交织的状态。
从一位前义和团拳民的口中,说出了 "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 这样的话,实在是有太多的值得深思之处。
"十金”,直接捉了拳民送来官府可得"五十金”。26 5月29日,刘大鹏在日 记中写道:"现在捉拿去岁习拳之命十分吃紧,太谷捉获水秀村一名到案,笞 一千下狱。凡练过拳者莫不遁逃。” 27
其主要内容是:一、规定教中品秩。主教品位与督抚相同,摄位司铎、大 司铎与司道平行;司铎与府县平行。督抚司道府厅州县的官员,须依据上述品 秩以礼接待传教士。二、各省教案发生地的主教与司铎,可请本国驻华公使与 领事,与总理衙门或地方官交涉,也可直接与地方官交涉。地方官则须迅速与 该主教或司铎协商办理教案。4 •
在刘大鹏看来,当局如此做法,一方面可能逼迫民众铤而走险,"去年练 习义和拳者,城镇村庄处处皆有,今日听洋夷教民之言,差役锁拿以治其罪, 是迫之使变也” 28;另一方面,相当于驱赶民众加入洋教(入教就可以避免来 自官府的追究和迫害),可谓极大的玩忽职守。在《潜园琐记》中,刘大鹏如 此写道:“州牧县令唯是袒庇教民,唬吓百姓,以求事之了结而已。教民虽 曲,而刑罚不加,百姓虽直,而第楚不免。州牧县令如此待民,而蚩蚩者氓有 不忿然兴起接踵入教者乎?故曰:为渊驱鱼者,獭也……为洋教驱民者,州牧县 令也。"29
《地方官接待教士事宜条款》这项文件,由总理衙门与法国主教樊国梁议 定,经法国驻华公使同意,以光绪皇帝名义批准。
为逃避官府的迫害,或寻求在官司中占据有利地位而入教,是庚子年之前 就有的现象。比如,1889年,山东单县李集人被卷入讼事,他们“听此消息后 非常害怕,就从刘庄请来一个范神父,大家都请求在教,求教会保护” 3。。1901 年,这种现象变得更加常见了。拳民固然是被官府锁拿的对象,非拳民也常常 被地方官吏和教民指为"拳民"而横加勒索。于是,许多曾经做过反洋教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