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二十七章1887年:广学会的成立

第二十七章1887年:广学会的成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但康有为这些民间士绅深受广学会影响,清廷的中枢决策层和督抚大员 们,也大多成了广学会书刊的读者。《万国公报》也被送进总理衙门。醇亲王 奕谭不但经常阅读,还常与高级官员就报纸所刊载的问题进行讨论。李鸿章 告诉李提摩太,他“看过几次"李提摩太撰写的《泰西新史揽要》,也订阅了 《万国公报》;张之洞的幕府里,《万国公报》也是必备读物,张还给广学会 捐助了 1000两白银。有统计称,所有的督抚及其他2500位官员订阅了该报,官 府的订阅量占到销售量的八分之五。简言之,《万国公报》已在"全国的重要, 官邸流传" o <sup>20</sup>

六、在各个省会考场附近建立书报销售点(至1899年已设有35个销 售点)。

图书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上海轮船招商局的一位理事曾一次性买了 100本 《泰西新史揽要》分送京城高官;曾国藩的女婿、做过道台巡抚的聂缉械,是 广学会书籍的忠实读者与慷慨捐赠者。1894年前后,广学会的书籍开始出现盗 版印刷,其中仅李提摩太所著《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四川就发现了 19种盗 版本。林乐知不得不通过美国驻华领事馆向清廷提出抗议,来维护自己的版 权。盗版猖獗,意味着市场需求很大。其中最让广学会兴奋的,是光绪皇帝 搜求到的129种西学书籍当中,至少89种由广学会出版,且购置了全套《万国 公报》\ *

五、开办讲座、设立博物馆与阅览室。

1890—1911年,广学会至少出版了400余种100多万册西学书籍。可以说, 晚清的求新之士,几乎都曾是广学会的读者。这个成立于1887年的出版机构, 成了晚清中国人“开眼看世界"重要的窗口。可以说,若没有广学会,可能就 不会有戊戌年汹涌澎湃的维新舆论。

1889年的一次征文活动,题目是要读者区分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格致之 学”,比较西方数学与中国算学。头等奖奖金8元,二等奖5元,三等奖2元。 1893年的一次征文活动,题目是要读者写一写自己对多种近代文明事物的认 知,说出它们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具体包括:铁路之益;邮政之益;游历各

有奖读书征文活动的效果同样很不错。

国之益;公司轮船行于各国之益;钢厂铁厂之益……报馆之益;公家书院之 益;博物院之益……<sup>13</sup>

赠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乡试、省试、恩科考试举办的时候,广学会派人 去考场外面蹲点,将书籍免费赠送给举子。每年,广学会都要在大约200个考场 外搞免费赠书的活动。比如1893年的恩科乡试,广学会印制了一批图书,包括 《开矿富国说》《国贵通商说》《辨明技艺工作说》等,运到10个省的考场, 共送出6万余册;1897年,也就是百日维新前夕,广学会的赠书曾高达12万册。 另一种,是将书籍免费赠送给清廷的各级官员。18 8 8年,广学会曾将2000册 《格物探源》,分送给南京、北京、奉天、杭州、济南五地的官场;而另一本 西学读物《自西徂东》,仅南京一地就送出了 1万册。<sup>12</sup>

1894年,英国商人汉壁礼多玛(Sir Thomas Hanbury)捐助了 600两银子作为 悬赏,“征文讨论中国如何改良币制、建筑铁路、扩充邮政、用机器制茶、制 丝”等重大现实问题,“意在要诱掖全国的文生,对国内要事大政,各发表改 良的计划” m。刚刚自京城参加科考归来的康有为,也以"康长素"的名字参与 征文比赛,列广东省第10名,获得奖金4两白银%

四、创办一份供高级阶层阅读的期刊,也就是后来的《万国公报》,由传 教士林乐知担任主编。

批评洋务改革走了歧路

三、开展有奖征文活动。

广学会致力于西学的输入,但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文明输入者”。对清廷 正在实施的各项改革,广学会众人亦有诸多针硬。

二、向举子和官员免费赠书。

赠书和有奖征文,都是为了引导中国知识分子多读西方的书。

与广学会的接触,彻底改变了康有为的思想轨迹。他后来"变法上书”中 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在广学会出版的书籍和《万国公报》刊登的文章中找到。 比如:他的富国之法来自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的《富国养民策》;他的养民之法 来自李提摩太的《养民四要》;他的教民之法来自林乐知的《治安新策》;他 的改革之法来自李佳白的《上中朝政府书》。他那创设孔教以救国的想法,也 受到"传教士推崇基督教”这一现象的影响。<sup>16</sup>

图书出版方面,李提摩太虽然身为传教士,但他主张将更多精力放在近代 世俗文明的推广上。这既与广学会吸纳了许多非教会人士,已非一个传教组织 有关,也有认知方面的原因--在李提摩太看来,推广世俗文明与传教是一件 并行不悖、一体两面的事情。所以,广学会出版的图书,大多是非宗教类。 1897-1911年,广学会出版书籍461种,纯宗教书籍只有13 8种,占比29.93%; 无宗教色彩的书籍238种,占比51.63%;含部分宗教色彩的书籍85种,占比 18.44%"。

康有为并不讳言这种影响。他曾对香港《中国邮报》的编辑说:“我信仰 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一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与康关系 恶劣的胡汉民也说:“康有为未尝研究政治的学问,单就当事李提摩太、林乐 知所译一二粗浅西籍,管窥蠡测,以为民族是要分别的,民主政体是这样的, 实则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I8李提摩太也看过康有为的变法请愿书,他给妻子 写信说:“我惊奇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 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指南针'中。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 共同观点。”19

七、与中国人合作建立组织(比如后来的强学会),来推动文化的传播和 进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