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恭亲王一度欲将海军托付给赫德
李鸿章当面反驳了竹添进一郎的要求。但在给总理衙门的信函中,李鸿章 又建议说,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琉球南岛割归中国,似不便收 管,只可还之球人",这样才不会有后患。至于日本要求获得与西洋商人同等 的待遇,"原系中外通商公例”,并非不可应允。只不过不适合与琉球问题捆 绑在一起答应,这样有失体面。<sup>16</sup> -
无论是回避将琉球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还是错失良机未能与日本签下分 岛协议,皆显示总理衙门与洋人办了近20年外交,至此时仍是遇事一头雾水不 得要领。其在琉球交涉中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采纳了李鸿章、郭嵩煮等人 不争朝贡的主张。
当时的日本政府无意与清廷开战M ,又担忧交涉长期停滞会引来不可测的国 际干涉,遂在格兰特建议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份新的“分岛改约”方案,于1880 年由竹添进一郎向李鸿章提出。按该方案,琉球贫瘠的宫古、八重山将被划归 中国;作为交换,中国须让日本“一体均沾”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权益(也 就是俗谓的"最惠国待遇” )。*
1879年的朝野舆论仍对传统宗藩体系有着很深的感情。
当然,此时正流亡中国寻求帮助的琉球人士并不认同该方案,他们寄望于 清廷能够帮助收复琉球全境。此外,奏折中提及的"日本必结俄益深",在一 定程度上也是日本政府刻意营造的假象。时任日本外务卿井上馨曾训令日本 驻上海总领事,"应注意宽待俄国人……暗中使清政府怀有他日若有缓急之事 时,日俄将要合纵之嫌疑,诱导在伊犁问题了结之前,迅速使之答应我国的 要求"。<sup>19</sup>
载明分界以后,彼此永远不相干预,庶以后中国如何设法存球,日本无从 置喙……以光绪七年正月交割此地,及彼此派员如何会办,开列专约之后。<sup>18</sup>
方案已落实为具体条约,且约定了签字日期与生效时间。结果上述交涉仍 无疾而终。
根据这份上谕的指示,经过绵延数月的谈判,总理衙门终于与日本议定了 解决方案。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总理衙门说:如今俄国虎视眈眈,中国“若拒 日本太甚,日本必结俄益深",如此既不能保存琉球,也不能抵御俄国。南洋 大臣刘坤一认为可以答应日本将宫古、八重山二岛划归中国的提议,然后让琉 球在这两个群岛上复国。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宫古与八重山二岛相当于琉 球的一半,答应日本的要求,然后让琉球国王回到二岛复国,"或不至于俄人 再树一敌"。总理衙门据此汇报称,已与日本公使实户51议定了解决问题的 专条:
原因是清廷改行了 "延宕"之策。1880年10月,李鸿章从琉球人口中得知 八重山与宫古两岛“土产贫瘠,不能自立"后,对分岛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质 疑,建议“球案缓结" <sup>20</sup>o内部意见分裂,条约的签字日期只好一再往后拖延。 拖延到1880年末,日本方面失去耐心,外务卿井上馨向负责谈判的央户班发来
所谓分岛,实际上就是将琉球诸岛部分划给清帝国,部分划给日本\何如 璋后来向清廷汇报称,说他会晤了美国驻日公使。该公使告诉他:"格兰特拟 一办法,球地本分三岛,议源北岛归日本,中岛还琉球,南岛归中国"(格兰 特后来否认了 "三分琉球"的主张,只承认建议中日两国“两分琉球",李鸿 章有些不满格兰特出尔反尔)<sup>12</sup> o有学者认为格兰特此举是为了杜绝“欧人得 利”,试图用肢解琉球的办法,来“保证美国—横滨—上海航线的安全” 口。
在野舆论见于《申报》。该报在1879年发表了至少232篇讨论琉球的文章。 《申报》关于琉球问题的讨论很多,但论热度,只有1945年(251篇)、1946年 (309篇)、1947年(362篇)、1948年(123篇)这几年可以与1879年相比。其 他年份少则几篇,至多不超过百篇2%可见日本吞并琉球对清帝国民间知识分子 造成的心理冲击非常大。
格兰特无意开罪清廷,也无意与日本政府为敌,于是提出了折中方案 “分岛"。 .
这些讨论文章,绝大多数主张清廷使用武力或外交手段保护琉球22。虽有小 部分文章认为保琉球其实是保朝鲜、保东北23,但多数文章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宗 主国的体面问题上,很在意“皇灵之远播” 24。还有人主张若能使琉球复国,不 妨答应日本“一体均沾"(也就是最惠国待遇)的要求,以展示天朝宗主国的 宽容大度;如果这样做还不行,则朝廷唯有厉兵秣马与日本决战,以武力帮助 琉球收复国土,且乐观预计说日本其实不堪一击:"东瀛近来债负山积,兵气 不扬,船则敝而不堪,兵虽强而不盛,加以理曲气馁,何以御我? ”25
原本有机会拿到琉球的一半
“一体均沾”之事可以再谈。简言之,日方的诉求核心是“利益一体均沾", 中方的诉求核心是保住琉球国的主权。<sup>17</sup>
指示,命其停止谈判。次年1月,灾户巩前往总理衙门,通知清廷谈判破裂,此 后清廷提出的任何建议日方均将不予回应。随后,实户班离开北京返回日本。
沾”这一条,清廷与日本的各条约当中都没有,要谈也不是不可以,但现下 的交涉是因琉球一案而起,与"一体均沾”是两回事,"中国以存球为重,若 如所议划分两岛,于存球祀一层未臻妥善"。谕旨还说,待琉球问题解决后,
分岛方案至此彻底流产,八重山与宫古两岛划归清廷的成议被否决,日本 长期维持着对琉球诸岛的全面占领。
总理衙门基本接受了李鸿章的意见。稍后,清廷颁布了一份处理琉球问题 的上谕,作为指导性文件发放给参与交涉的相关人员。上谕说,"商务一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