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 第十九章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第十九章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用人、支饷、造械等事务,由总海防司决定,南北洋大臣不得侵越 干涉。羽

李鸿章如此这般回复何如璋,倒也不是在和稀泥。作为一个汉人督抚,李 鸿章一向谨小慎微,尽可能在政务意见上与总理衙门步调一致。总理衙门还没 表态,他当然不愿对何如璋明确表态。其实,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李鸿章 是有明确主张的。第一,李认为何如璋的上策与中策,也就是派军队去琉球, 或与琉球联络造成夹攻态势,"似皆小题大做",没有必要。只有下策,也就 是以"万国公法"为依据,以外交手段与日本交涉,是目前可行的办法。第 二,李鸿章认为日本对琉球处心积虑,但对大清而言,“(琉球)即使从此不 贡不封,亦无关于国家之轻重” "琉球地处偏隅,尚属可有可无”,琉球本身 对大清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真正需要担忧的是日本可能会得寸进尺侵略朝鲜。 所以现下有必要对日交涉"稍止侵凌",挫一挫日本的锐气。如果直接交涉无 效,也可以将问题捅到国际上去,日本顾及各国立场或不至于吞灭琉球。总 之,这样做“似较不言为少愈耳",也就比沉默不言好一点点。5

该章程的权力架构,主要参考海关总署的成功经验,即人事任免、薪金发 放和贪腐监察系统等,均由赫德独立做主,目的是隔绝清廷充满腐败和潜规则 的官僚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军队掌握在谁手里"这个问题,将粮 饷与军火的发放权控制在南北洋大臣手中、在舰队中设置监军,都是为了让清 廷继续拥有部队的控制权。

忍沉默不介入,日本定会认为大清衰弱胆怯,定会侵略完琉球再侵略朝鲜,所 以有必要在琉球之事上与之力争,以遏制日本的野心。第二层意见是:琉球弹 丸之地孤悬海外,距中国很远、距日本很近。大清接受琉球朝贡本无多少利益 可言。接受它的朝贡却不能保护它的安全,自然会被其他国家轻视。若全凭口 舌去和日本相争,恐怕不会有结果,日本最近的行为已相当于蛮横的无赖和癫 狂的野狗。如果出动军队去争一个小国没多少价值的朝贡,又实在是既无余力 也没必要。4两层意见指向的决策完全相反。前者主张对日强硬,以遏制日本 的野心;后者认为没必要贪图琉球朝贡的虚名,没必要与日本相争让国家蒙受 不必要的损失。信的末尾,李鸿章告诉何,究竟该怎么做须等待总理衙门的 指示。

总理衙门接到赫德的《章程》后,将之下发给李鸿章、沈葆桢与丁日昌等 人,要他们出具意见。下发《章程》这个行为本身,已隐约透露出奕祈对《章 程》总体上是认可的。所以丁日昌与李鸿章的回复,也大体对《章程》持肯定 态度。

一、南北洋各设一支舰队,南洋舰队以南关(温州)为基地,北洋舰队以 大连湾为基地。

总理衙门选择回避外交考验

二、由赫德担任总海防司,统筹南北洋海防事务。其上司是总理衙门和南 北洋大臣。

李鸿章对郭嵩煮的说法深表赞同。在给总理衙门的复函中,他引用了郭嵩 煮的这段意见,然后补充说:即使朝廷不主动放弃琉球的朝贡,若琉球最终独 立,不再朝贡也是必然之事。与其被动放弃,反不如主动宽免。如此既不伤国 家体面,也能免去许多纠纷,有助于外交,有利于维持琉球的“独立”。

三、由总海防司委派海防司,去做舰船的负责人,也就是"战船管带 官”。同时由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选派“监司大员",前往舰队做督办(大 约相当于监军之意)。并聘请西洋海军将领数人,担任教练。

在给何如璋的回信中,李鸿章表达了两层意见。第一层意见是:若大清隐

丁日昌说,赫德"所拟战船章程,虽其中未必无私,然在目前言之,则时 不可失,事不可缓”。他还说,最要紧的事情是"严选督办大员",只有选对 了监军之人,才能确保赫德"有所忌惮而不敢专擅"。为了加强清廷对舰队的 控制力,丁对赫德的30条章程逐一做了批注和修改。<sup>35</sup>

与何如璋的强硬不同,李鸿章的立场相当微妙。

李鸿章的回复也大体相似。他说,北洋这边购买了四只蚊船,上年冬天洋 教练辞职回国,只好致函赫德请他代聘新教练,但总税务司反馈说教练在舰船 上没有权力可言,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训练效果,须待赫德做了总海防司之后 再来着手这件事。李还说,自己看了总理衙门寄来的《章程》,“大致尚属周 详,诚如尊论,不免揽权,而欲令办事,似不能不稍假以权也"。大体还算周 密详细,也确实如来函中所说有"揽权"的嫌疑,但要想让人办事,似乎也不 能不赋予他一定的权限。总之,即便上有南北洋海防大臣,下有督办监司大 员,也不能"全置不问,太阿倒持",还是要想办法加强朝廷对舰队的控制。<sup>36</sup>

依据这些情报,何如璋向总理衙门与李鸿章提出了处理琉球问题的上策、 中策和下策。上策是打着责问琉球为何不纳贡的旗号,派兵去琉球,以委婉的 武力行动向日本展示清廷绝不放弃琉球这一藩属国的决心。中策是公开与琉球 联络,做出一种相约联手夹攻日本的态势,以展示清廷决不放弃琉球的决心。 下策是与日本反复辩论,耐心讲道理,实在讲不通也可以搬出"万国公法”, 或者约集其他国家的使臣一起向日本施压。何如璋希望朝廷选择上、中两策。 下策在他眼里只是象征性交涉——这种象征性交涉有三种目标可以选择:第一 种是维系住琉球与清廷之间的宗藩关系。第二种是不管什么宗藩关系了,只求 将问题国际化,最后保住琉球这个国家不被日本吞灭,甚至可以允许琉球世代 奉日本为宗主国。第三种是效仿欧美进行易地与金钱赔偿,也就是把琉球这块 土地给日本,日本须拿出另一块相应领土及部分金钱作为补偿。何说,如果以 上这些处理方法朝廷全都不用,只是眼睁睁看着日本灭亡琉球,那就是“无 策”,就是"失策"。等到日本将数以万计的琉球人训练成士兵,福建沿海就 要遭殃,正所谓"一日纵敌,数世为患”。3 ‘、

日本就没有了干涉琉球的依据。6这些观点里,其实已存有主权国家理念。

四、海防司领粮饷军火,须向“监司大员"发文申请,再由"监司大员"

郭嵩煮也持相似看法。日本吞灭琉球之际,郭嵩煮刚刚辞去驻英公使之职 回到上海。郭写信给李鸿章说:维持琉球对大清的朝贡关系无实际价值;清廷 应该做的是与各国公使协同会商,以“西法"来保护琉球的国家独立。日本既 然事事以西法为依据,我们也应该以西法来与之交涉。西法里没有称臣纳贡之 说,琉球不必再向大清纳贡,也不必再向日本纳贡。断了朝贡关系,按西法,

向南北洋大臣汇报,核准之后发放。

总而言之,李鸿章的看法是琉球的朝贡不值得一争的,真正需要担忧的是 日本可能侵略朝鲜,将手伸向东亚大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